[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和治疗创伤弧菌感染的卵黄抗体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5674.3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5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祁少海;蔡瑞昭;舒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K16/12 | 分类号: | C07K16/12;C07K16/02;C07K1/36;C07K1/34;C07K1/30;A61K39/4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0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治疗 创伤 弧菌 感染 卵黄 抗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创伤弧菌感染的卵黄抗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1)从自然环境中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创伤弧菌;(2)制备创伤弧菌灭活菌体抗原并对产蛋母鸡进行免疫;(3)收集免疫后的鸡蛋,从鸡蛋的卵黄中提取纯化卵黄抗体。本发明的卵黄抗体可有效中和创伤弧菌,从而终止创伤弧菌感染,为后续用于该病菌的防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被动免疫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创伤弧菌感染的卵黄抗体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各类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海洋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促使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海洋。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及航运的重视,人类的海洋经济活动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海洋相关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创伤弧菌是一种致命性的海洋弧菌。截肢率、致死率居高不下。目前治疗手段包括传统创面清创及抗生素的使用,均无法有效降低死亡风险。弧菌在海洋细菌检测中检出率最高,是海洋中的优势菌群。在这些弧菌中仅有少数弧菌能感染人体,其中以创伤弧菌感染最为致命。创伤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的革兰阴性机会致病菌。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河海交界水域,尤其在水温较高的低纬度地区最为常见。其可通过经口或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从而引起人体原发性败血症、胃肠道败血症及局部创面感染等症状。创伤弧菌感染病情凶险,病程进展迅速。
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传统清创及使用抗生素,虽然创伤弧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但由于患者疏忽或受伤环境受限,往往无法实现早期诊断和及时使用抗生素。除传统清创,局部创面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局部使用抗生素已被证明容易引起菌群耐药,尤其是经胃肠道感染的患者,由于病灶在体内,局部治疗手段更加局限。
在临床治疗策略中,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创伤弧菌感染的预后意义重大。遗憾的是虽然创伤弧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但由于患者疏忽或受伤环境受限等种种因素。创伤弧菌感染往往得不到早期诊断和及时使用抗生素等治疗。而大范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势必又造成创伤弧菌耐药的后果。目前由于全球范围内水产养殖业对抗生素的滥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均报道创伤弧菌出现耐药问题。另外,局部创面使用抗生素治疗已被证明容易引起菌群耐药而被摒弃。除了传统清创外,局部创面缺乏更多的治疗手段。而对于经胃肠道感染的患者,由于病灶位于腹腔内,局部治疗手段更加受限。临床急需能避免菌种选择性耐药的治疗手段。
被动免疫是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生素滥用严重的今天,被动免疫如抗体治疗等因其能避免选择性耐药而日益得到重视。而从哺乳动物血清中提取制备特异性IgG流程复杂,成本高昂,难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和应用。
发明内容
卵黄抗体IgY是禽类受环境特定抗原刺激所产生的相应特异性抗体。在产蛋禽类体内的IgY可通过循环富集到卵黄中,以保护蛋中胚胎免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卵黄抗体与抗生素药物作用原理不同,其主要通过与病原微生物所携带的抗原或半抗原位点结合,从而改变或阻止了该抗原位点本应发挥的功能,进而影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如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正常分裂繁殖,影响其黏附于正常组织,破坏生物膜的形成或灭活其分泌的毒力因子等等。最终,抗原抗体复合物将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鸡卵黄抗体IgY已广泛用于水产业及畜牧业,但尚未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本发明首次提出将鸡卵黄抗体IgY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效快、经济高效、无明显毒副作用且可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创伤弧菌感染而不引起菌种选择性耐药的鸡卵黄抗体。另一目的是提供抗创伤弧菌鸡卵黄抗体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防和治疗创伤弧菌感染的卵黄抗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从创伤弧菌感染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创伤弧菌;
(2)制备创伤弧菌灭活菌体抗原并对产蛋母鸡进行免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56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