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0605.1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5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刘建国;吴沙欧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陶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14 | 分类号: | C09K5/14;H01L23/373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新南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周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界面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热界面材料用于将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所述热界面材料包括基底材料层、第一接触层、第二接触层和掺杂材料。基底材料层采用正热膨胀系数材料或负热膨胀系数材料制成,第一接触层覆盖于基底材料层的一面并与热源接触;第二接触层覆盖于基底材料层的另一面并与散热器接触;掺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基底材料层的热膨胀系数相反,且掺杂材料的浓度由基底材料层的中心面分别向第一接触层、第二接触层呈预设梯度递增。本发明中掺杂材料的浓度呈预设梯度递增,保证热界面材料中有机物和导热颗粒的热形变差异小,避免有机物和导热颗粒发生剥离形成孔洞导致热传导能力下降,保证热界面材料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散热器的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热界面材料主要采用导热硅脂,导热硅脂俗称散热膏,导热硅脂以有机硅酮为主要原料,添加耐热、导热性能优异的颗粒材料,制成的导热型有机硅脂状复合物,用于功率放大器、晶体管、电子管、CPU等电子元器件的导热及散热,从而保证电子仪器、仪表等的电气性能的稳定。
但是导热硅脂导热颗粒的热膨胀系数小,有机物的热膨胀系数大,有机物和导热颗粒的热形变差异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两者之间因剥离内部形成众多空隙或孔洞,复合材料的热量传导能力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的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热硅脂导热颗粒的热膨胀系数小,有机物的热膨胀系数大,有机物和导热颗粒的热形变差异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两者之间因剥离内部形成众多空隙或孔洞,复合材料的热量传导能力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散热器的热界面材料,所述热界面材料包括:
基底材料层,采用正热膨胀系数材料或负热膨胀系数材料制成;
第一接触层,覆盖于基底材料层的一面并与热源接触;
第二接触层,覆盖于基底材料层的另一面并与散热器接触;
掺杂材料,混合于基底材料层中,掺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基底材料层的热膨胀系数的数值相反,且掺杂材料的浓度由基底材料层的中心面分别向第一接触层、第二接触层呈预设梯度递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底材料层采用有机材料制成,包括硅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掺杂材料包括锰三相合金、反钙钛矿、硅酸盐、钨酸盐、钼酸盐、理霞石、钒酸锆、钨酸锆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掺杂材料的浓度的递增区间为(0%,5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触层与所述第二接触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1微米至4.0微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底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1.0微米至200.0微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界面材料还包括均匀混合于所述基底材料层中的导热材料,所述导热材料包括氮化铝、氮化硅、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底材料层中还添加有固化剂,所述固化剂与所述基底材料层的质量比范围为1:1.1至1: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底材料层中还添加有表面张力调节剂,所述表面张力调节剂的质量百分比范围为0.5%至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基底材料等分为预设份数;
按照预设梯度浓度依次在每一份基底材料中加入掺杂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陶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陶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0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振动棒
- 下一篇:一种空调的步进电机控制装置、方法和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