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香茶粉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2407.9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2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孙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香沉香产业发展(海南自贸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文小花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沉香茶粉及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新鲜的白木香叶,分为嫩芽和嫩叶;(2)取嫩芽,杀菌后置于‑18~‑23℃下冷冻8~12h,冷冻后打碎;将打碎的嫩芽于45~65℃真空干燥12~20h,控制含水率≤5%,再粉碎过筛,得到嫩芽茶粉;(3)取嫩叶,杀菌后置于20~30℃下进行自然发酵4~6h;发酵后,于140~160℃杀青8~12min;再于75~85℃高温发酵10~14h;发酵后,在80‑100℃下进行干燥,控制含水率≤5%,再粉碎过筛,得到嫩叶茶粉;(4)将步骤(2)嫩芽茶粉和步骤(3)嫩叶茶粉按照质量比1:4‑4:1混合,制得沉香茶粉。采用本发明的加工工艺,在保留较高的有效功能成分前提下,提高了茶粉的可饮性,充分平衡了沉香茶粉的可饮性和功能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香茶粉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沉香茶粉一般采用白木香叶制成,白木香叶为白木香的非药用部位,虽然沉香十分珍贵稀缺,但沉香叶的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可采二季,是值得重点开发的植物。研究表明:白木香叶提取物具有与沉香相同的功效,如抗炎、镇痛、降糖、平喘、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等功效,而且效果显著。白木香叶代泡茶是由白木香叶粉碎成粗粒而成的饮用茶,其具有降气温中、暖肾纳气、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等功效。
但白木香叶本身具有较重的青草味,腥味大,未经处理简单冲泡难以入口。白木香叶茶通常采用乌龙茶的制作工艺进行,一般包括摇青、发酵、杀青、烘干等炒作。经过以上传统乌龙茶的制作工艺,能够显著减轻白木香叶的青草味,并能够形成特有的齿颊留香、回味甘鲜的乌龙茶风味。但是,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中,有多次高温制作,以专利(申请号201510180641.4)为例,杀青使用温度为160℃或260-280℃,碳培温度为60-100℃。多次高温处理,虽然使白木香叶获得了较高的适口感和可饮性,但其重要有效成分被高温降解,降低了产品的功能特性。有研究表明,白木香叶经过100℃烘烤,其亚硝酸根的清除率比冷冻干燥降低了约23.6%。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使得功能成分损失严重,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大大降低。因此,急需一种制备方法,解决沉香茶粉的可饮性和功能性平衡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沉香茶粉及制备方法,在保留较高的有效功能成分前提下,提高了茶粉的可饮性,充分平衡了沉香茶粉的可饮性和功能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沉香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新鲜的白木香叶,按照不同采摘位置分为新梢嫩芽和新梢嫩叶;该新梢嫩芽的生长时间为4-6天,该新梢嫩叶的生长时间为10-15天;
(2)取新梢嫩芽,杀菌后置于-18~-23℃下冷冻8~12h,冷冻后打碎;将打碎的嫩芽于45~65℃真空干燥,控制含水率≤5%,再粉碎过筛,得到嫩芽茶粉;
(3)取新梢嫩叶,杀菌后置于20~30℃下进行自然发酵4~6h;发酵后,于140~160℃杀青8~12min;再于75~85℃高温发酵10~14h;发酵后,在80-100℃下进行干燥,控制含水率≤5%,再粉碎过筛,得到嫩叶茶粉;
(4)将步骤(2)嫩芽茶粉和步骤(3)嫩叶茶粉按照质量比1:4-4:1混合,制得沉香茶粉。
优选地,步骤(2)、(3)中,所述杀菌为紫外灯杀菌,杀菌时间为1-2h。
优选地,步骤(2)、(3)中,所述过筛的目数为60目。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高温发酵过程喷雾水2~5次。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冷冻时间为10h。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真空干燥的时间为12~18h。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高温发酵的温度为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香沉香产业发展(海南自贸区)有限公司,未经中香沉香产业发展(海南自贸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24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