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染物的异位生物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5018.1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7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姚琪;林锋;李俊;王令祥;李舜斌;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物 生物 修复 装置 | ||
1.一种污染物的异位生物修复装置,包括生物修复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修复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二氧化碳溢出装置(2)、二氧化碳吸收装置(3)、土壤堆放装置(4)、驱动装置(5);
所述生物修复装置主体(1)包括外壳(101),外壳(101)的正面设有密封门(102),外壳(101)的正面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103),外壳(101)内腔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换热器(104),换热器(104)正面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冷却水进水管(105),换热器(104)的顶面固定连通有冷却水出水管(106),冷却水进水管(105)和冷却水出水管(106)的另外两端均延伸至外壳(101)的外部并与外部的循环冷却水管固定连通,外壳(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07),支撑板(107)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水泵(108),水泵(108)的进水口上固定连通有吸液管(109),水泵(108)的出水口上固定连通有转接管(110),转接管(110)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107)并与换热器(104)的顶端固定连通,换热器(104)左侧面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出液管(111),外壳(101)内腔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位于水泵(108)正上方的智能控制器(112),外壳(101)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挡板(113),外壳(101)内腔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喷淋花洒(114),喷淋花洒(114)的正面固定连通有营养液管(115),营养液管(115)的另一端延伸至外壳(101)的外部并与外部营养液管道固定连通,营养液管(115)的外部设有第一电磁阀(116),外壳(101)的顶面上固定插接有位于营养液管(115)左侧的氧气管(117),氧气管(117)的顶端与外部氧气管道固定连通,氧气管(117)的外部设有第二电磁阀(118),外壳(101)的顶面上固定插接有位于氧气管(117)左侧的氧气浓度传感器(119),外壳(101)的顶面上固定插接有位于营养液管(115)右侧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120),外壳(101)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管道鼓风机(121),管道鼓风机(121)的出气口上固定连通有出风管(122),出风管(122)的另一端延伸至外壳(101)的内部,出风管(122)的进气口上固定连通有进风管(123);
所述二氧化碳溢出装置(2)包括隔开块(201),隔开块(201)的顶面与外壳(101)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隔开块(201)的底面与外壳(101)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隔开块(201)的右侧面与外壳(101)内腔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隔开块(201)的左侧面与支撑板(107)的右端固定连接,隔开块(201)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202),容纳腔(202)内腔的左侧面上设有液位控制装置(6),容纳腔(202)内腔的底面上开设有弧形槽(203),隔开块(201)的顶面上固定插接有出气单向阀(204),出气单向阀(204)的顶端延伸至外壳(101)的外部,出气单向阀(204)的底端与容纳腔(202)固定连通,弧形槽(20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位于其一端的圆盘箱(205),圆盘箱(205)的外部固定连通有抽水管(206)和入水管(207),抽水管(206)和入水管(207)均沿着圆盘箱(205)的切线方向分布,抽水管(206)的另一端延伸至隔开块(201)的外部并与吸液管(109)固定连通,圆盘箱(205)的内壁活动套接有旋转轴(208),旋转轴(208)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水轮叶(209),旋转轴(208)的另一端延伸至弧形槽(203)的内部并与弧形槽(203)的内壁活动套接,旋转轴(208)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弧形槽(203)内部的固定套筒(210),固定套筒(2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刮刀(211),弹性刮刀(211)的另一端与弧形槽(203)的内壁滑动连接,隔开块(201)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弧形槽(203)下方的扦插孔(212),扦插孔(21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加热棒(2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50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