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7827.6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8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安重镒;金成基;白国斌;崔恒玮;王桂磊;高建峰;田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真芯(北京)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28 | 分类号: | H01L23/528;H01L23/532;H01L21/768;H01L27/108;H01L27/11524;H01L27/11551;H01L27/1157;H01L27/11578;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金铭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半导体基底;位于所述半导体基底上的有源区;与所述有源区连接的至少一个接触孔,所述接触孔包括在所述有源区处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选择性外延生长硅层;在所述接触孔内填充有与所述选择性外延生长硅层连接的多晶硅层。本发明在容易形成空洞的凹槽底部填充了选择性外延生长硅,从而实现100%消除孔洞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DRAM位线接触需要最大化接触面积,以确保与有源元件的接触电阻特性。因此,它由类球形或碗形组成,即半导体基底上形成与有源区连接的至少一个接触孔,该接触孔在有源区处形成碗形,结构如图1所示,在碗形凹槽内在填充沉积多晶硅后,形貌如图2所示,由于碗形接触,会产生底部孔洞。如果孔洞位于中心,则没关系,但是如果在有源区面上产生偏心,则可能会发生电阻故障,因此必须除去孔洞。现有技术采用DED技术(depo-etch-depo,沉积、蚀刻反复进行)消除孔洞,但是这种方法既无法100%消除孔洞,仍存在部分孔洞101,如图3所示,导致很难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该结构在容易形成空洞的凹槽底部填充了选择性外延生长硅,从而实现了100%消除孔洞的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半导体基底;
位于所述半导体基底上的有源区;
与所述有源区连接的至少一个接触孔,所述接触孔包括在所述有源区处的凹槽;
所述凹槽内填充有选择性外延生长硅层;在所述接触孔内填充有与所述选择性外延生长硅层连接的多晶硅层。
现有技术在以位线接触为例的凹槽形中填充多晶硅时,通常全部采用多晶硅,这样即使采用depo-etch-depo工艺也无法100%消除孔洞。为此,本发明将部分多晶硅替换为选择性外延生长硅层,并且该选择性外延生长硅层位于易形成孔洞、缝隙等缺陷的凹槽底部,然后在选择性外延生长的硅层上沉积多晶硅,由于选择性外延生长硅层并不会形成孔洞、缝隙等缺陷,因此采用以上结构能实现100%消除孔洞的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有源区的半导体基底;
形成与所述有源区连接的至少一个接触孔,所述接触孔在所述有源区处形成为凹槽结构;
在所述凹槽内选择性外延生长硅层;
在所述选择性外延生长硅层上沉积多晶硅。
上述半导体结构和制备方法均可应用于各类半导体器件,包括但不限于DRAM、2DNAND、3D NAND或LCD。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现有半导体结构中与有源区连接的接触孔的结构;
图2为在图1的凹槽内填充多晶硅后的结构;
图3为图2的结构经DED技术处理后的形貌;
图4为本发明沉积多晶硅得到的形貌;
图5为在图3的凹槽内填充SEG硅后的结构;
图6为在图5的SEG硅表面沉积多晶硅后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真芯(北京)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真芯(北京)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7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