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苯丙氨酸来源的细胞松弛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8947.8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8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高坤;马凯亮;李亚;刘珍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9/96 | 分类号: | C07D209/96;A61P35/00;C12P17/1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苯丙氨酸 来源 细胞松弛素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苯丙氨酸来源的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s)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类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一株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叶子中的内生真菌Xylaria sp.CFL5接种于大米培养基,待其生长3周后,切碎培养基,并用乙酸乙酯浸泡提取,减压浓缩得粗浸膏;该提取物用大孔树脂、硅胶及半制备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即得该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对LAG3与MHCⅡ的结合及LAG3与FGL1的结合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所以该类化合物可能作为一种新型抗癌候选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苯丙氨酸来源的细胞松弛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内生真菌因其与宿主植物长期共存,对于宿主植物的生长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保护植物免受昆虫、食草动物进食,促进植物生长,产生信号分子吸引昆虫、鸟类帮助授粉等。研究表明,这些作用的存在与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天然产物有很大的相关性,有些内生真菌甚至可以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因而对植物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可以探寻植物与内生真菌的协同进化关系,同时又是一个寻找有价值的天然产物的重要途径。
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为我国特有树种,隶属于裸子植物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三尖杉属(Cephalotaxus)。三尖杉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生物碱,如: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和高三尖杉酯碱(homobarringtonie)。从该属植物的根、树皮、种子等部位中提取的多种生物碱被临床证明具有抗癌作用,特别是在白血病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高三尖杉酯碱已于2012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虽然对三尖杉植物的化学成分已有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但关于三尖杉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却很稀少,因此有望从其内生真菌中获得结构新颖活性优良的化合物。
LAG 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是一种靶向肿瘤微环境内的抑制受体,可抑制CD4和CD8 T细胞的增殖、活化、效应功能及稳态,但被其配体激活后,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MHC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为其典型配体。然而,MHCⅡ是否单独负责LAG-3的抑制功能仍存在争议。研究人员于2018年证明了FGL1是一种肝脏分泌蛋白,是一种独立于MHCⅡ的主要LAG3功能配体。该发现揭示了一种免疫逃逸机制,并对癌症免疫治疗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开发具有抑制LAG3与MHCⅡ结合及抑制LAG3与FGL1结合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提高癌症的治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结构新颖的苯丙氨酸来源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本发明化合物Xylariasin A(Xs-1)、12-Hydroxyl zygosporin G(Xs-2)、Cytochalasin C(Xs-3)、6,7-Dihydro-7-oxo-cytochalasin C(Xs-4)和Zygosporin E(Xs-5),其中化合物Xs-1是一个首次报道的新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制备一类苯丙氨酸来源的细胞松弛素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类化合物是从三尖杉叶子内生真菌Xylaria sp.CFL5发酵提取物中获得的,具体在于将真菌Xylaria sp.CFL5接种于大米培养基,待其生长3周后,切碎培养基,并用乙酸乙酯浸泡提取,减压浓缩得粗浸膏;该提取物用大孔树脂、硅胶及半制备的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即得该类化合物。
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真菌Xylaria sp.CFL5接种于YMG培养基,140rpm,28℃培养5天,得到种子液。之后将其按每瓶10mL接种量加入大米培养基,于28℃恒温培养3周。
S2、待发酵结束,切碎大米培养基。使用EtOAc室温浸提5次,减压蒸馏除去溶剂,从而获得粗浸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89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