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回路冷却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9149.7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6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柏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登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B60K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孙静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电机 回路 冷却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回路冷却控制方法及系统,针对控制方法,首先获取电机回路中各部件的实时温度,并计算预定时间间隔内各部件的实时温度的差值,并根据差值选取电机热管理回路的冷却档位作为第一差值冷却档位;然后将实时温度与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后的差值选取电机热管理回路的冷却档位作为第二差值冷却档位;最后比较第一差值冷却档位与第二差值冷却档位,将两者中较高档位作为电机热管理回路的运行冷却档位。因此,本发明的电机回路冷却控制方法,考虑了电机回路中各部件的实时温度的温升这一因素,通过温升确定一定的电机热管理回路的运行冷却档位,避免电机回路温度升高过快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机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回路冷却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电动汽车的能耗及安全问题,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电机回路会在高负载高车速及爬坡工况下产生大量的热,现有的热管理策略普遍是将热管理回路的温度作为唯一的控制对象进行控制。
现如今的整车控制策略普遍按照电机回路的温度来确定水泵及风扇的开度,这样的控制虽然可以有效的避免电机回路温度超过控制阈值,但经常会出现不要开开水泵或者风扇的情况下而开启水泵和风扇的情况,同时容易出现温度升温过快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回路冷却的温控效果不佳,容易使得电机回路冷却升温过快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回路冷却控制方法,汽车包括电机回路与电机热管理回路;其中,电机回路包括电机、控制器、车载开关电源、车载充电机,并且电机热管理回路包括水泵、及风扇;其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电机回路中各部件的实时温度,并计算预定时间间隔内各部件的实时温度的差值,并根据差值选取电机热管理回路的冷却档位作为第一差值冷却档位;
S2:将实时温度与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后的差值选取电机热管理回路的冷却档位作为第二差值冷却档位;
S3:比较第一差值冷却档位与第二差值冷却档位,将两者中较高档位作为电机热管理回路的运行冷却档位;其中
电机热管理回路具有多个冷却档位,且每个冷却档位分别限定了水泵的输出占空比与风扇输出占空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回路冷却控制方法,首先获取电机回路中各部件的实时温度,并计算预定时间间隔内各部件的实时温度的差值,并根据差值选取电机热管理回路的冷却档位作为第一差值冷却档位;然后将实时温度与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后的差值选取电机热管理回路的冷却档位作为第二差值冷却档位;最后比较第一差值冷却档位与第二差值冷却档位,将两者中较高档位作为电机热管理回路的运行冷却档位;其中电机热管理回路具有多个冷却档位,且每个冷却档位分别限定了水泵的输出占空比与风扇输出占空比。因此,本发明的电机回路冷却控制方法,考虑了电机回路中各部件的实时温度的温升这一因素,通过温升确定一定的电机热管理回路的运行冷却档位,避免电机回路温度升高过快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S4:获取汽车的当前车速,根据当前车速获得等效风扇输出占空比;
S5:根据电机热管理回路的运行冷却档位,以及等效风扇输出占空比,获得水泵的最终输出占空比与风扇的最终输出占空比;其中
水泵的最终输出占空比由步骤S3中获得的运行冷却档位限定;
风扇的最终输出占空比为步骤S3中获得的运行冷却档位限定的风扇输出占空比减去等效风扇输出占空比的差值。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预定时间间隔为1~3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登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摩登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91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