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估温和式杀孢方法效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9425.X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颜晓梅;赵凡毓;林垚;何盛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14 | 分类号: | G01N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耿超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估 温和 式杀孢 方法 效果 | ||
本公开涉及一种评估温和式杀孢方法效果的方法,包括:使用萌发剂对芽孢污染物萌发处理;使用待评估的温和式杀孢方法对萌发后的芽孢污染物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灭菌后的芽孢污染物;收集灭菌后的芽孢污染物中的芽孢并悬浮于第一悬浮介质中,得到第一悬浮液;将第一悬浮液进行离心处理,收集沉淀物悬浮于第二悬浮介质中,得到第二悬浮液;使用活细胞染料进行第一荧光标记,得到第一标记待测产物;使用核酸探针进行第二荧光标记,得到第三悬浮液;使用高灵敏度流式细胞仪对第三悬浮液中颗粒的荧光进行检测。本公开的方法可以缩短评估温和式杀孢方法效果的时间,还可以为杀孢剂的研制与优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杀菌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评估温和式杀孢方法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芽孢是一些细菌在极端环境如营养条件缺乏时形成的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跟普通营养细胞相比,芽孢具有耐高温、耐辐射、耐干燥和耐多种有毒化学物质等抗逆性特点。细菌的营养细胞在70-80℃的条件下维持10分钟就死亡了,而芽孢在120-140℃的条件下还能存活几个小时;营养细胞在5%苯酚溶液中很快就会死亡,而芽孢却能存活15天。而且一些物种的芽孢是人类疾病的载体,如产气荚膜梭菌会引起气性坏疽、食物中毒和肌肉坏死;艰难梭菌会引起严重且常常致命的腹泻;炭疽芽孢杆菌芽孢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主义的主要媒介,给人类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很多需氧性芽孢杆菌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造成食物变质的元凶,威胁着商品的货架期及品质,给很多食品以及发酵工业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彻底杀灭细菌芽孢成为制药、食品、生物防御工业和医疗环境卫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现在使用的杀灭细菌芽孢的技术多为高温灭菌以及高浓度化学制剂长期浸泡等方法。这些方法会使食品的色泽、风味和营养成分等发生变化,也会对被消毒物品的品质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因此,使用一种更加温和的杀孢方法就变得十分重要。目前使用的温和式杀孢方法是依据萌发后的芽孢抗逆性消失,用比较温和的方法就可以实现对芽孢的杀灭这一原理提出的。但如何准确快速的评估这类温和式杀孢方法的杀孢效果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评估不同温和式杀孢方法效果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区分芽孢的几种不同形态,包括未萌发的芽孢、萌发后被杀死的芽孢和萌发后活的芽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评估温和式杀孢方法效果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S1、使用萌发剂对芽孢污染物萌发处理,得到萌发芽孢污染物;
S2、使用待评估的温和式杀孢方法对所述萌发芽孢污染物进行杀菌处理,得到灭菌后的芽孢污染物;
S3、收集所述灭菌后的芽孢污染物中的芽孢并悬浮于第一悬浮介质中,得到第一悬浮液;将所述第一悬浮液进行离心处理,收集沉淀物;将所述沉淀物悬浮于第二悬浮介质中,得到第二悬浮液;
S4、使用活细胞染料对所述第二悬浮液进行第一荧光标记,得到第一标记待测产物;使用核酸探针对所述第一标记待测产物进行第二荧光标记,得到第三悬浮液;
S5、使用高灵敏度流式细胞仪对所述第三悬浮液中颗粒的荧光进行检测。
可选地,步骤S5中,使用高灵敏度流式细胞仪对所述第三悬浮液中颗粒的400-800nm的散射光和荧光进行检测;根据所述第三悬浮液中颗粒的第一荧光信号所转换得到的电信号区分萌发后活的芽孢和其他状态的芽孢,所述其它状态的芽孢包括未萌发的芽孢和萌发后被杀死的芽孢;根据所述第三悬浮液中颗粒的第二荧光信号所转换得到的电信号区分芽孢的萌发状态。
可选地,以所述芽孢污染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萌发剂的含量为5-100mM,优选为10-4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94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