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残膜回收与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1041.1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9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芳;刘家玮;王建勇;曹肆林;杨豫新;张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振新民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优厚普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43/00 | 分类号: | A01B43/00;A01B49/04;A01F29/01;A01F29/06;A01F29/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2000 新疆***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秸秆 还田 联合 作业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残膜回收与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机,由牵引架、秸秆粉碎装置、主机架、剪叉式卸膜机构、行走轮、集膜箱、残膜压实装置、排杂装置、残膜捡拾装置、限深尾轮构成;本发明合理地将残膜回收作业和秸秆还田作业集成在一起,属于一种联合作业机具,能够有效减少拖拉机的进地次数,减轻对土壤的有害压实,减少动力消耗,整个操作过程顺畅、省力省时,工作可靠性高,并且残膜压实以后堆放占用的面积小,便于后续转运处理,残膜回收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残膜回收与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机,尤种其是一适合连续作业的残留地膜回收与秸秆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
背景技术
农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提高地温、防止幼苗冻害、抗旱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和延长部分作物生长期等作用,可大幅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对发展旱地农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自1978年开始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地膜覆盖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覆膜面积超过3亿亩。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使用的为厚度0.01mm左右的聚乙烯超薄地膜,不易回收,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降解周期200~400年),逐年累积形成了“白色污染”,造成土壤结构破坏、耕地质量下降、作物减产以及农事操作受阻、次生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新疆是我国最早在大田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地区,残膜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新疆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子,对新疆特色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危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田的地膜残留量平均达到17.4kg/亩,造成籽棉平均减产达11.5%,残膜混入棉花后还影响棉花和纺织品品质。目前,新疆全区地膜覆盖面积超过5000万亩,平均亩用量超过4.0kg,回收率不足40%,每年新增残膜达10万吨以上,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理技术。
自1982年开始,我国农机科研工作者就已经展开了对相关技术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研制的机型达100多种,按作业时期可以分为苗期残膜回收机、秋后残膜回收机和播前残膜回收机,按照作业深度可以分为表层残膜回收机、浅耕层残膜回收机和耕层残膜回收机。但由于实际生产现场复杂,秸秆、泥土、石块、残膜等相混杂,加之地膜易碎、易缠绕等特性,回收技术难度较大,相关机械化技术还存在显著缺陷,并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如专利CN201620687696.4,没有集膜箱,需要走30-50米停机卸膜;如专利CN201820262175.3,虽然有集膜箱,但不能有效处理秸秆,残膜处于蓬松状态,膜箱很容易装满。因此,都需要频繁地卸膜,难以完成有效连续的作业,这不仅影响作业效率,而且作业后田间堆放有大量的膜堆,给二次清理工作会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在农田进行残膜回收作业时,技术上一方面需要提高作业效率和残膜回收率,另一方面还要提升膜杂分离效果,这样不仅可以保障机具的作业量,而且可以为后续回收后地膜的处理创造便利条件,大大提高机具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易于推广使用。为此,本发明根据新疆地区秋季作物收获后回收地膜的需要,提出残膜回收装箱与秸秆粉碎还田联合的作业思路和机具;为了减少含杂率,采用风选和机械振动分选两种方式相结合,来清除膜面杂物,收获上来的地膜较为干净,便于二次利用。同时,针对传统的容积式膜箱不能有效装载废旧地膜的问题,在收集过程中,采用机构对残膜进行有效压实,从而提高机具连续作业距离,大幅度减少卸膜次数,并保证将地膜卸到地头;如此,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均得到了显著改善。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农田秋季作物收获后回收地膜的需要,提出残膜回收装箱与秸秆粉碎还田联合的作业的残膜回收与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振新民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优厚普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疆振新民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优厚普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10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