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质的液体燃料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1192.7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9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洁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液体燃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质的液体燃料及其生产工艺,以生物质为原料,经预处理、热解反应和催化裂解反应,得到液体燃料,技术关键在于催化裂解反应时所使用的催化剂,该催化剂是利用硅藻土、α‑萘胺单体制成的载体浆液与正硅酸乙酯、ZSM‑5分子筛、硫脲等制成的分子筛浆液混合制备而得。借助于该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实现了生物质的较高转化率,对生物质充分降解,所得液体燃料的热值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质的液体燃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燃料在在燃烧时特别容易导致燃烧不完全,尾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很高,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和危害。而且,近年来随着经济和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全世界范围的石化资源加剧消耗,就我国而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即使按照比较慢的消费增长速度预测,未来也会有较大的石油供应缺口,对外依存程度上升,势必会带来严重的石油安全问题,而石油安全又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的石油资源是非常有限的,石油产品的价格随着全球储备量的减少而不断攀升,给人们的生活以及交通运输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为了应对石油资源短缺和减少环境污染,发展低碳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务之急。此时生物液体燃料作为一种未来可期的可再生能源便应运而生了。
生物液体燃料是一种清洁并且可持续循环使用的能源类型,是一种清洁并且可持续循环使用的能源类型,目前一般采用热化学转化法,利用固体生物质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使固体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但是现有的生物质燃料存在燃烧不彻底和浪费严重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积碳高和燃料利用率低,已经成为制约当前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的一大瓶颈。热化学转化法又可以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方法,前者工艺过程复杂,能耗高而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难以去除,后者的转化率比较低,一般低于45w.t.%(以干物质的重量计)。
专利CN106318477B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备高品位液体燃料的方法,以W2N/AC、Mo2N/AC、WP/AC或MoP/AC为催化剂,对生物质进行热解制得液体燃料,尽管避免了使用贵金属,但是生物质转化率不高,所得液体燃料的热值不理想,燃烧品质较差,仍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质的液体燃料及其生产工艺,生物质转化率高,液体燃料的热值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生物质的液体燃料的生产工艺,以生物质为原料,经预处理、热解反应和催化裂解反应,得到液体燃料;以重量份计,在催化裂解反应时所使用的催化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A)先将100份硅藻土配制成悬浊液,接着向悬浊液中加入65~75份α-萘胺单体,经聚合反应,过滤洗涤,焙烧碳化,再分散于水中制成固含量30~40w.t.%的载体浆液;
(B)然后向pH=3.5~4.5的酸溶液中加入1~2份正硅酸乙酯、4~6份ZSM-5分子筛,搅拌水解,烘干并与0.3~0.5份硫脲混合研磨均匀,焙烧,得到复合粉,接着将该复合粉分散于水中,制成固含量为40~50w.t.%的分子筛浆液;
(C)再向步骤(A)所得载体浆液中加入0.03~0.04份粘结剂,超声波振荡5~10分钟,得到预混液;
(D)最后向预混液中加入步骤(B)所得分子筛浆液,超声波振荡20~30分钟,干燥,即得所述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生物质选自稻壳、柏树叶、麻杆、棉籽壳、甘蔗渣、核桃壳或栗子壳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预处理的具体方法为:将生物质浸泡于4~6倍重量的质量浓度20~30%氢氧化钠溶液中,300~450W微波处理5~8分钟,过滤取固体残余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洁,未经许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11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