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箔的制作工艺及正极集流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1884.1 | 申请日: | 201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6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汪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门市亿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80;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箔 制作 工艺 正极 流体 | ||
本发明涉及铝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箔的制作工艺及正极集流体,铝箔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用去离子水将铝箔表面进行清洗;(2)将铝箔进行交流通电并浸泡于酸性介质中,浸泡过程中对酸性介质进行超声震荡,腐蚀时间为10‑14min。本发明没有采用传统的重铬酸盐对铝箔进行腐蚀,而采用盐酸‑硫酸复合溶液,盐酸对铝箔的腐蚀能力较强,可以使铝箔表面生成较多的微孔,而通过采用对铝具有钝化效果的硫酸和具有缓释功能的乙酸和聚乙二醇,可以使生成的微孔更加规整,孔径分布相对较窄,并且辅以超声和交流通电作用,是铝箔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同时,也保持较好的力学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箔的制作工艺及正极集流体。
背景技术
新材料和清洁能源都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发展方向,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储能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储能电芯,提高电芯能量存储密度是全世界追求的目标,电芯能量密度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其正、负极材料的发展进步,但也与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集流体、正负极粘结剂、电解液和隔膜等材料的进步有关。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采用的集流体一般为铝箔以及涂覆在其上的正极粉料(磷酸铁锂、钴酸锂或三元材料)所组成。传统的集流体材料一般选用表面光滑的铝箔,采用99 .7%纯度的铝箔直接涂覆上活性物质,但表面光滑的铝箔与活性材料之间的结合较为松弛,对原料和辅料质量及工艺要求高,在加工及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活性物质脱落或掉粉现象,降低了循环充放电效率及电池寿命,提高了元器件间的接触电阻,导致正极板导电性下降,从而影响了电池的综合性能。严重的影响了锂离子的综合性能。目前人们普遍采用粗化铝箔表面的方法来增加铝箔与正极粉料之间的黏结力,但该工艺并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孔铝箔的制作工艺,该铝箔与正极浆料层有良好的粘结性,并且可以提升锂电池的循环性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铝箔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用去离子水将铝箔表面进行清洗;
(2)将铝箔进行交流通电并浸泡于酸性介质中,浸泡过程中对酸性介质进行超声震荡,腐蚀时间为10-14min;
其中,所述酸性介质为水溶液,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
HCl 0.4-0.6mol/L
H2SO4 0.1-0.2mol/L
乙酸 0.01-0.03mol/L
聚乙二醇 0.01-0.02mol/L。
本发明没有采用传统的重铬酸盐对铝箔进行腐蚀,而采用盐酸-硫酸复合溶液,盐酸对铝箔的腐蚀能力较强,可以使铝箔表面生成较多的微孔,而通过采用对铝具有钝化效果的硫酸和具有缓释功能的乙酸和聚乙二醇,可以使生成的微孔更加规整,孔径分布相对较窄,并且辅以超声和交流通电作用,是铝箔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同时,也保持较好的力学强度。本发明制得的铝箔的微孔孔径为630-780nm,孔隙率为21-29%。
优选地,所述酸性介质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
HCl 0.5mol/L
H2SO4 0.15mol/L
乙酸 0.02mol/L
聚乙二醇 0.015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门市亿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荆门市亿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1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