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钩吻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2641.X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9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罗达龙;王华;覃蓝;陈超杰;黄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梧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2;G01N30/34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李哲瑜 |
地址: | 543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钩吻中 生物碱 含量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钩吻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属于有机分析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取经粉碎的钩吻样品加入盐酸水溶液提取,离心后吸取其上清液至已活化的MCX固相萃取柱中富集目标物,经淋洗、洗脱、吹干、溶解残渣过滤后得到供试品溶液;取生物碱标准品配制成适当标准溶液与供试品溶液上机测定,通过液相色谱仪进行梯度洗脱质谱仪进行测定后利用标准溶液的峰面积与浓度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得到钩吻中各生物碱含量。本发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对11种钩吻生物碱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并针对钩吻植株中不同部位的生物碱含量的进行检测,为探究钩吻的安全高效应用和中毒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钩吻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钩吻(Gelsemium elegans)作为一种中国传统药用植物,属于马钱科、钩吻属,又称为胡蔓藤、野葛,广泛的分布于我国南部至西南地区。目前已经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9个省份发现或种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对钩吻的化学成分、化学结构以及药理毒理进行研究,发现钩吻的临床应用相当广泛,其具有抗肿瘤、镇痛镇静、治疗心血管疾病,调节自身免疫力、治疗皮肤病、在畜牧业用于畜生飞禽的繁殖等多种功效。
但由于它毒性较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自身的应用。钩吻治疗剂量与引发钩吻中毒剂量之间的有效量非常接近,从古至今常有因意外服用或用其自杀致死,是世界闻名的剧毒药物之一。
通过搜索文献,发现目前文献中主要研究钩吻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但是对于钩吻在单体化合物水平上的活性和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的作用机理仍不明确。
尽管有不少关于钩吻植株的生物碱含量测定,但至今未见对钩吻的11个生物碱以及不同部位之间同时进行含量测定的研究。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检测钩吻植株中的生物碱含量的方法,为钩吻的防治中毒和药物研究做出数据和理论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钩吻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钩吻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供试品溶液制备:取经粉碎的钩吻样品,加入盐酸水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后吸取其上清液至已活化的MCX固相萃取柱中富集目标物,经淋洗、洗脱、吹干后加入甲醇水溶解残渣,过有机滤膜后得到供试品溶液;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生物碱标准品用甲醇溶解制成标准溶液;利用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3)供试品溶液的测定:吸取所述供试品溶液进行色谱梯度洗脱;然后根据色谱梯度洗脱确定目标物质母离子后进行质谱扫描,得到钩吻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值;
所述钩吻样品为钩吻植株的花、叶、根或茎;所述目标物为待测量的生物碱。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盐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的盐酸水溶液,所述钩吻样品和盐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50。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超声处理为在≥100W,40kHz的条件下至少处理30min;所述离心处理为≥3000r/min的条件下至少处理5min。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中,上清液吸取至MCX固相萃取柱中富集前需要用大于上清液的甲醇和水对MCX固相萃取柱进行活化;并弃去流出液后干燥MCX固相萃取柱。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洗脱用大于上清液量的5%质量的氨化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并在≥40℃下用惰性气体吹干;然后加入含有甲酸的甲醇水溶液溶解残渣,并过孔径≤0.22μm有机滤膜,得到供试品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梧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未经梧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26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