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炉炉顶用自动浇浆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4647.0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3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武良辰;武兆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沪友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炉顶 自动 浆料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焦炉炉顶用自动浇浆料,所述自动浇浆料由骨料和水组成,骨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1~1.4),所述骨料按重量百分数,包括耐火熟料粉30~50%,耐火细骨料15~30%,耐火陶土12~35%,可塑剂1~3.5%,悬浮剂0.5~4%。本发明中的焦炉炉顶用自动浇浆料,是用于自动浇浆机对装煤孔盖与孔座之间进行密封,可有效防止装煤孔冒烟冒火,而且浇浆料在储料罐可保持24小时不分层、不沉淀,防沉降性能优异,且流动性好,适合浇浆机自动浇浆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焦炉生产中使用的浇浆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焦炉炉顶用自动浇浆料。
背景技术
焦化行业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焦炉炉顶装煤孔是烟尘泄漏点之一。焦炉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污染物和有毒气体易从装煤孔座和孔盖之间的缝隙逸出,造环境污染。为减少焦炉炉顶污染物排放,在焦炉生产中通常使用密封材料对装煤孔座和孔盖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是防止焦炉污染物排放的一种有效方法。
生产中通常用煤粉料、耐火熟料、粘土加水解决焦炉装煤孔密封问题,即在装煤孔盖和座之间的缝隙内捣固煤粉料或注入浇浆料,进行人工浇注操作。由于干煤料在300~400℃时会产生分解,不能有效保证密封效果;常用耐火熟料、粘土加水混合的浇注料疏松、密封性差,现场冒烟冒火问题明显。且浇浆料自流性差,需人工操作;浆料沉降严重,人工浇浆时必须不停地搅动,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浇浆料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密封效果和自动浇浆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发明针对如何在焦炉炉顶装煤孔密封时,提供一种可操作简单、密封有效的密封料,用于自动浇浆机对装煤孔盖与孔座之间进行密封,可有效防止装煤孔冒烟冒火,而且浇浆料在储料罐可保持24小时不分层、不沉淀,防沉降性能优异,且流动性好,适合浇浆机自动浇浆操作,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具体提供了一种焦炉炉顶用自动浇浆料,所述自动浇浆料由骨料和水组成,骨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1~1.4),所述骨料按重量百分数,包括耐火熟料粉30~ 50%,耐火细骨料15~30%,耐火陶土12~35%,可塑剂1~3.5%,悬浮剂0.5~4%。
作为改进,其中耐火熟料粉是其中耐火熟料粉是70-90wt%高岭土、10-30wt%高铝矾土经1300-1500℃高温煅烧制备的熟料粉,耐火细骨料为耐火粘土,可塑剂为质量百分比50-68%硅酸钠、32-50%磷酸铝,悬浮剂为三聚磷酸钠。
作为改进,所述骨料按重量百分数,包括耐火熟料粉30~50%,耐火黏土15~30%,耐火陶土12~35%,可塑剂1~3.5%,三聚磷酸钠0.5~4%,其中耐火熟料粉是80-90wt%高岭土、10-20wt%高铝矾土经1350-1500℃高温煅烧制备的熟料粉;可塑剂为质量百分比55-65%硅酸钠、35-40%磷酸铝。
作为改进,所述骨料进行分级粉碎处理,粉碎后粒度组成为:直径0.090mm的粒级占100%,直径0.063mm粒级为不低于69%,直径0.045mm粒级为不低于42%。
作为改进,所述自动浆料在进行配制时,将重量比下的水和骨料进行混合,在高速分散机内进行分散,每次高速分散的时间为5-10min,转速为1100-1650r/min,将分散好的浆料放置在储料罐中持续进行100-250r/min搅拌。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焦炉炉顶用自动浇浆料,用于自动浇浆机对装煤孔盖与孔座之间进行密封,可有效防止装煤孔冒烟冒火,而且浇浆料在储料罐可保持24小时不分层、不沉淀,防沉降性能优异,且流动性好,适合浇浆机自动浇浆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结合实施例作出进一步说明。
一种焦炉炉顶用自动浇浆料,浇浆骨料现场使用时用先配制为浆料,自动浇浆料由骨料和水组成,骨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1~1.4),所述骨料按重量百分数,包括耐火熟料粉30~50%,耐火细骨料15~30%,耐火陶土12~35%,可塑剂1~3.5%,悬浮剂 0.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沪友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沪友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46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