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用车后桥总成中的扭力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8226.5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3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何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地通汽车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 | 分类号: | B60G21/05 |
代理公司: | 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 43005 | 代理人: | 潘访华 |
地址: | 4112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后桥 总成 中的 扭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后桥总成中的扭力梁,包括梁体和焊缝,所述梁体为左右对称式的变截面空心管梁,由高强钢圆管经过冷冲压成型和调质热处理加工而成,焊缝位于扭力梁端口矩形区上壳体的圆角附近,并沿长度方向延伸至上壳体的腰线位置,所述的端口区为倒圆角处理的矩形管状,中间区的剖面结构呈闭合曲线折叠而成的倒置“V”形,本发明专利采用高强钢无缝焊接圆管作为扭力梁的原材料,生产成本相对于“V”形开口梁大幅降低,并且提高了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本发明专利造型经过CAE仿真优化设计,能有效改善扭力的纵向刚度、侧向刚度和侧倾刚度,有效降低了扭力梁扭转应力,提高了疲劳耐久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用车底盘悬架结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乘用车后桥总成中的扭力梁。
背景技术
乘用车扭力梁连接左、右纵臂,构成具有一定扭转刚度的半独立式后悬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扭力梁承受后轮传递的路面冲击力,并发生扭转变形,在车辆出现侧倾时,保证汽车的操纵性能和行驶稳定性。目前这种扭力梁式后悬架多用于家用轿车和小型客车。
扭力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U”型开口横梁,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将高强钢板压制成“U”形,并在“U”形开口梁中安装横截面为圆形的扭力杆,这种结构工艺复杂,不利于车身轻量化;另一种是变截面扭力梁,将空心圆管冲压成型“V”形变截面扭力梁,相对于“U”型开口梁,这种结构重量较轻,即可满足车辆疲劳耐久性能要求,又能满足车身轻量化要求。
变截面扭力梁的成型工艺有:内高压成型、热冲压成型和冷冲压成型,内高压成型和热冲压成型工艺的生产效率偏低,工艺设备复杂,因而增加了扭力梁的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采用冷冲压成型制造扭力梁,并对扭力梁进行调质热处理,是一种能有效平衡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用车后桥总成中的扭力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乘用车后桥总成中的扭力梁,包括梁体和焊缝,所述梁体为左右对称式的变截面空心管梁,由高强钢圆管经过冷冲压成型和调质热处理加工而成,焊缝位于梁体端口矩形区上壳体的圆角附近,并沿长度方向延伸至上壳体的腰线位置,所述梁体的端口区为倒圆角处理的矩形管状,梁体的中间区的剖面结构呈闭合曲线折叠而成的倒置“V”形,所述中间区的上壳体与下壳体不贴合,所述中间区从中线至边缘,间距逐渐变大,并在末端形成水滴状结构,中间区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在“V”形开口末端的连接处形成水滴状结构,所述端口区与中间区之间存在一阶过渡区和二阶过渡区,一阶过渡区的剖面结构为倒置的“凹”形,二阶过渡区的剖面形状为倒置的“V”形,二阶过渡区的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具有较宽的间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梁体的横截面形状从中间区往端口区的方向平顺过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梁体由厚度2至4mm的高强钢圆管经过冷冲压成型和调质热处理加工而成。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梁体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向两侧整体延伸,形成倒圆角处理的矩形结构端口外缘,采用激光切割工艺在端口区加工出各种三维空间曲线轮廓,形成“U”形凹陷结构来固定纵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采用高强钢无缝焊接圆管作为扭力梁的原材料,生产成本相对于“V”形开口梁大幅降低,并且提高了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本发明专利造型经过CAE仿真优化设计,能有效改善扭力的纵向刚度、侧向刚度和侧倾刚度,有效降低了扭力梁扭转应力,提高了疲劳耐久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F-F剖视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地通汽车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湘潭地通汽车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82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