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型道路及其铺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9558.5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3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金铭;曾康;周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天莱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11/00;E01C11/22;E03F5/04;E03F5/06;A01G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道路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透水型道路及其铺装方法,其包括道路本体,道路本体的顶端开设有连通道路本体两侧的连通槽,连通槽内设有下支撑板,下支撑板上设有上支撑板,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形成连通空腔,连通空腔连通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的两端,当道路本体铺设在园林中,人们使用水管对绿植进行浇灌时,水管横跨道路本体,人们先将上支撑板取出,将水管放到下支撑板上,再将上支撑板放上,在人们浇灌绿植的过程中,防止水管绊到行人或被车辆压到,进而保护水管和便于行人、车辆的通过,进而便于人们对园林中的绿植进行浇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透水型道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水型道路及其铺装方法。
背景技术
透水道路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种类,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业界的关注。透水道路采用生态透水砼(混凝土)铺装,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平衡城市生态系统。透水地面还能通透“地气”,使地面冬暖夏凉,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适度。另外,由于透水地面孔隙多,地表面积大,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减少扬尘污染,也可降低噪音。
现有的公开号为CN10948765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利于透水的城市园林道路铺装结构,包括设在基层土壤上的砂性土壤层;其还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在砂性土壤层上的级配碎石垫层、净化透水层、粗砂找平层、土工格栅层、粗砂隔离层及透水砖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利于透水的城市园林道路铺装结构虽然能即保证了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又具有良好的渗透雨水的效果,但是当上述利于透水的城市园林道路铺装结构铺装在园林中时,由于园林中绿植较多,需要人工定期进行浇灌,传统的浇水方式是将水管的一端接在水龙头处,将水管的另一端接上喷头,再拿着喷头对绿植进行浇灌,由于园林中和的绿植分散较广,水管通常需要横跨在园林的道路上,当行人或车辆经过时,水管容易绊到行人,或被车辆压过,降低水管的使用寿命,造成双方的不便,不便于人们对园林中的绿植进行浇灌。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人们对园林中的绿植进行浇灌,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型道路及其铺装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型道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透水型道路,包括道路本体,道路本体的顶端开设有连通道路本体两侧的连通槽,连通槽内设有下支撑板,下支撑板上设有上支撑板,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形成连通空腔,连通空腔连通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的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道路本体铺设在园林中,道路本体为透水型道路,雨天时,透水道路表面没有积水,道路防滑性能优良,增加路面安全性和通行舒适性;人们使用水管对绿植进行浇灌时,水管横跨道路本体,人们先将上支撑板取出,将水管放到下支撑板上,再将上支撑板放上,连通槽起到存放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的作用,连通空腔起到存放水管的作用,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相互配合,起到保护水管的作用;在人们浇灌绿植的过程中,水管置于连通空腔内,防止水管绊到行人或被车辆压到,进而保护水管,提高水管的使用寿命,便于行人、车辆在道路本体上的通过,具有便于人们对园林中的绿植进行浇灌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道路本体内固设有两个分别置于连通槽两侧的承重块,承重块与连通槽的轴向方向相互平行,承重块上设有置于上支撑板上方的连通块,连通块置于连通槽内且连通块的顶面与道路本体的顶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块与连通块相互配合,起到支撑连通块的作用,连通块的宽度等于连通槽的宽度,当人们将连通块放置在承重块上时,连通块与承重块相互配合,使道路本体的表面平整,避免行人被连通槽绊倒,提高车辆通过时的稳定性,还起到保护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的作用,进一步保护水管。
优选的,所述道路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路缘石,路缘石远离道路本体的一侧设有道路基石,道路基石与路缘石之间形成排水渠,排水渠上设有排水盖,路缘石置于排水盖的下方,排水盖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孔,排水盖的两侧分别连接道路基石与道路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天莱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天莱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95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兼容性能诊断方法与系统
- 下一篇:一种薄壁筒身支管焊接防变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