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1425.1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廖建东;孙洪涛;杜勇;晁春波;胡彬;肖志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5;E21D20/02;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场 航站 隧道 初期 支护 方法 | ||
1.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超前小导管的打设及注浆;所述超前小导管长度为2.5-3.5m,所述超前小导管包括管筒,所述管筒的前端与管头(3)相连,管筒的后端与铁箍(2)相连,所述管头(3)为尖锥形,所述管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孔洞(1);
S2:土方开挖;
S3:格栅安装及加工;
S4:锁脚锚管的打设及注浆;
S5:喷射混凝土;
S6:初支背后回填注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小导管沿隧道的开挖轮廓线呈双层设置在断面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超前小导管之间的环向间距为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的具体施工顺序包括:封闭工作面、钻孔、安设小导管、注浆和效果检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箍(2)与孔洞(1)最小间距为0.5-1.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孔洞(1)之间的间隔为150mm,孔洞(1)的外径为6-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注浆时采用快硬砂浆或塑胶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施工过程中进尺小于设计钢格栅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初支背后形成一个止水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142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