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1425.1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廖建东;孙洪涛;杜勇;晁春波;胡彬;肖志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15;E21D20/02;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场 航站 隧道 初期 支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超前小导管的打设及注浆;所述超前小导管长度为2.5‑3.5m,所述超前小导管包括管筒,所述管筒的前端与管头相连,管筒的后端与铁箍相连,所述管头为尖锥形,所述管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孔洞;S2:土方开挖;S3:格栅安装及加工;S4:锁脚锚管的打设及注浆;S5:喷射混凝土;S6:初支背后回填注浆。本发明优点是:开挖下部土体既安全又稳妥;有效地控制拱顶坍塌;加固了地层,防止了漏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毛面在挖开后以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来加固隧道,形成永久的隧道支护结构,其中隧道初期支护是指以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作为外层支护形式,隧道初期支护可以承受围岩压力,防止隧道塌落。目前,钻爆法隧道工程开挖时,每一循环开挖后,需在开挖岩面施作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在地质条件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围岩稳定性高,隧道施工难度小,危险性低,而在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例如在一些在断层、破碎带、浅埋段等自稳性较差或富水地层中,进行隧道开挖工作容易造成围岩松弛从而引发发生涌水、涌砂、坍塌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安全,影响隧道的施工进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开挖下部土体容易导致拱顶坍塌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开挖下部土体容易导致拱顶坍塌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下穿机场航站楼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超前小导管的打设及注浆;所述超前小导管长度为2.5-3.5m,所述超前小导管包括管筒,所述管筒的前端与管头相连,管筒的后端与铁箍相连,所述管头为尖锥形,所述管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孔洞;
S2:土方开挖;
S3:格栅安装及加工;
S4:锁脚锚管的打设及注浆;
S5:喷射混凝土;
S6:初支背后回填注浆。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区间暗挖隧道工程采用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预加固地层技术,通过注浆使小导管周围土体固结形成承载壳,工程区间隧道采用双排DN32×3mm钢焊管进行超前注浆预加固,小导管沿开挖轮廓线从格栅腹部穿过,并将小导管尾部与格栅拱架焊接固定在一起,增加共同支护能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此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开挖下部土体容易导致拱顶坍塌的问题。区间暗挖隧道工程采用小导管超前支护预加固地层技术,超前小导管采用普通焊管加工制作而成,长度为2.5m,以便插打并防止浆液前冲,并且小导管沿开挖轮廓线从格栅腹部穿过,并将小导管尾部与格栅拱架焊接固定在一起,增加共同支护能力,超前小导管应按照设计要求间距、角度打设,通过注浆使小导管周围土体固结形成承载壳,在小导管及承载壳的棚架作用下开挖下部土体既安全又稳妥,可有效地控制拱顶坍塌。
进一步的,超前小导管沿隧道的开挖轮廓线呈双层设置在断面顶部;
所述小导管沿隧道的开挖轮廓线呈双层设置在断面顶部,靠近断面的一侧为内圈,小导管从格栅腹部穿过,所述小导管尾部与格栅拱架焊接固定在一起,增加共同支护能力。
进一步的,相邻超前小导管之间的环向间距为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1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