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及其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株活细胞含量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751731.5 申请日: 2020-07-30
公开(公告)号: CN112080475B 公开(公告)日: 2022-02-11
发明(设计)人: 杨振泉;楚怡萍;张元嵩;高璐;胡钦;周文渊;饶胜其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主分类号: C12N7/00 分类号: C12N7/00;C12Q1/689;C12Q1/70;C12Q1/6851;C12Q1/06;C12N15/11;C12R1/92;C12R1/63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柏尚春
地址: 22500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溶血 弧菌 噬菌体 及其 检测 流行 细胞 含量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ppYZU84及其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株活细胞含量中的应用,所述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ppYZU84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 2020242,保藏日期为2020年06月28日。相比传统平板计数和qPCR定量检测技术,本发明利用噬菌体VppYZU84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株活细胞含量的方法具有选择性,对死亡细胞和其他菌株无交叉反应,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食品或环境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株存活细胞的快速定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及其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株活细胞含量中的应用,属于细胞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沉积物、海产品及腌制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是世界范围内海产食品传播的细菌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生长速度快,在温度为30~37℃条件下每隔12min传代一次,在夏秋季极易引起食物中毒爆发。副溶血性弧菌根据致病因子和传播能力可分为非致病性菌株、致病性菌株以及大流行株,目前认为拥有毒力基因tdh或trh者被认为是致病株,没有这两个基因者则认为非致病株,而大流行株往往还拥有toxRS/new,orf8等独特的核酸标志。尽管大流行株在环境中仅占副溶血性弧菌群体极小部分,但是致病性和传播能力强,建立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株的快速检测技术对该菌溯源以及控制食物中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主要依据国标方法(GB4789.7),该方法虽然成熟,但是操作繁琐、耗时耗力。而对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的鉴定,则需要进一步根据血清分型或者PCR技术进行判断。部分临床分离株中常有K抗原生长不良现象,导致无法凝集分型问题。以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核酸标志物为靶标建立的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检测方法,检测具有高特异性、灵敏快速等优点,为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株的快速辨别和检测提供了有效方法。然而,现有的PCR方法是以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核酸标志物作为靶标进行扩增检测,只能测定副溶血性弧菌总体细胞(包含死亡细胞和存活细胞)情况,无法辨别细胞的死亡/存活状态。目前对于经过消毒减菌处理的食品以及环境样本,往往需要通过测定致病菌存活细胞的数量来快速评价处理手段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现有PCR和qPCR检测方法则无法提供有效结果。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及其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株活细胞含量中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ppYZU84,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 2020242,保藏日期为2020年06月28日。

所述噬菌体VppYZU84,其基因组中含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特征DNA序列。

5’-GCGCCTCGGATGAATTTGTGGAAGCACTAGCTGAACGCTTTGACCGTCCGAAGTCTCGCATCACAACAGGTGTTTACACTGACTCGGCAACGTTCATTGACACAATCCCTGAGTGCACCAACATCGGTGTGGGTTACTACAATGAGCACACTGACCGTGAGACGCTGAACTTGAATGAGTTCTACGATACGCTTGAGCACTGCTTGAAGCCTGAGACTTGGGCTGAGCTGCCAGTGGGTGAACGTCCAGAACCTGCACCTGTGC-3’(SEQ ID NO.1)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副溶血性弧菌噬菌体VppYZU84在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株活细胞含量中的应用。

一种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株活细胞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17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