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实时监测肠道蠕动功能的分析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3764.3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6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黄陈;梁馨予;王建;杜珊珊;樊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刘立烈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实时 监测 肠道 蠕动 功能 分析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通过实时监测肠道蠕动功能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病人的肠道蠕动数据;
分析端,用于分析采集端采集到的肠道蠕动数据,与数据采集装置通信连接;
存储端,用于存储数据以及分析端调用数据,与分析端通信连接;
所述的采集端包括:
固定装置,用于将数据采集装置固定在病人的腹部;
拾音装置,安装在固定装置内,与固定装置转动连接,用于采集病人肠道蠕动时产生的腹鸣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实时监测肠道蠕动功能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
吸盘,吸附在人体上,用于与人体固定,为软质橡胶材质;
环形连接盘,一面与吸盘的一端固定连接;
抽气筒,为筒状结构,一端与环形连接板的另一面固定连接;
活塞体,安装在抽气筒中,与抽气筒滑动连接;
橡胶层,为圆筒结构,套在抽气筒外,一端与环形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活塞体固定连接;
若干动力连杆,一端与活塞体铰接,另一端与抽气筒的外壁铰接,用于推动活塞体与抽气筒发生相对运动;
所述吸盘与抽气筒之间的环形连接盘上开有若干通气孔,用于将吸盘内腔与橡胶层的内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过实时监测肠道蠕动功能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连杆包括:
一号杆,一端与活塞体铰接;
二号杆,一端与抽气筒铰接;
一号齿轮,与一号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二号齿轮,与二号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同时与一号齿轮啮合;
固定卡槽,与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转动连接;
所述一号齿轮和二号齿轮安装在固定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过实时监测肠道蠕动功能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体包括:
活动筒,筒状结构,安装在抽气筒中;
顶板,与活动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并与橡胶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一号密封圈,套在活动筒的另一端上,与活动筒固定连接,与抽气筒滑动连接;
所述的活动筒的内壁上刻有内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测肠道蠕动功能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拾音装置包括:
拾音头,安装在活动筒中,用于收集病人的腹鸣音;
保护管,一端与拾音头的一面固定连接;
二号密封圈,套在保护管上,与保护管固定连接,与活动筒滑动连接;
调节头,与保护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调节头上设有气阀;
所述保护管在二号密封圈与拾音头之间的管壁上刻有外螺纹,且开有孔洞;所述保护管与活动筒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实时监测肠道蠕动功能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气筒与环形连接板的连接端为喇叭口状;所述喇叭口的大端与环形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的拾音头为圆锥台状,拾音头的小端穿过环形连接板与保护管固定连接,拾音头的大端的直径大于抽气筒小端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过实时监测肠道蠕动功能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管为两端开口的圆筒,且在保护管中安装有声音传感器、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的通信模块与分析端通信连接;所述的电源模块与声音传感器和通信模块电连接;所述的传感器与拾音头固定连接。
8.一种通过实时监测肠道蠕动功能的分析系统的工作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到7所述的一种通过实时监测肠道蠕动功能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化;
S2:采集腹鸣音;
S3:对腹鸣音除噪后,获取数据库中的对比数据;
S4:根据对比数据给出疑似疾病种类;
S5:获取医生最终诊断结果,并上传数据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通过实时监测肠道蠕动功能的分析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3包括以下步骤:
A1:将采集到的声音的波形从时域转化到频域;
A2:将频域中属于干扰音频率的声音去除;
A3:将除噪后的声音的频域信息与数据库中的数据对比,筛选出相同频率的声音放入备选组别中;
A4:将备选组别的声音的振幅与除噪后的声音的振幅作对比,得出振幅差值;
A5:按照振幅差值从小到大排列,将振幅差值最小的作为最接近的疑似病种;
A6:将疑似病种的声音以及采集到的声音转化为时域信号;
A7:识别时域中的腹鸣音出现的次数,用于医生最终进行诊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376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