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需求侧可调节资源聚合参与需求响应的系统架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4615.9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5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郑群儒;刘泽健;吴天文;王茄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3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5 | 代理人: | 唐海斐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需求 调节 资源 聚合 参与 响应 系统 架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需求侧可调节资源聚合参与需求响应的系统架构及方法。所述系统架构为多层级系统架构,包括聚合中心平台、聚合商平台以及用户终端平台。聚合中心平台实现某地区电网全部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的分类聚合管理,向下对接聚合商平台或用户终端平台,作为聚合商或用户终端需求侧可调节资源参与需求响应的通道;聚合商平台实现所接入的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的分类聚合管理,向下对接用户终端平台,统筹用户终端需求侧可调节资源参与需求响应;用户终端平台实现用户终端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的管理。本发明提供的系统架构采用多层级系统架构,为电网经营企业、可调节资源聚合商和用户主体提供分布式可调节资源聚合参与需求响应的统一、规范、标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力需求响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需求侧可调节资源聚合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的系统架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需求响应是指电力用户对实施机构发布的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做出响应,主动改变电力消费模式的一种参与性行为。高用户参与度、高效率的电力需求响应可以充分挖掘用户侧可调节资源、实现资源的综合优化配置,对电力供需不平衡的缓解、系统可靠性的提升有支撑作用。
随着电网经营企业对需求侧响应技术的重视与推广,需求侧可调节资源聚合商市场日益庞大。然而,对于经营管理层而言,面对大量的可调节资源对象及资源聚合商,依靠人力和行政手段的需求侧管理难以满足电力需求响应管理、统筹、评估的工作需求;对于需求侧可调节资源聚合商和用户也缺乏统一的聚合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的技术手段,导致了响应效率低下、需求侧可调节资源闲置问题。因此,亟需一种需求侧可调节资源聚合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的系统架构,为电网经营企业、聚合商和可调节资源用户提供聚合参与电力需求响应的统一、规范、标准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发明提出一种需求侧可调节资源聚合参与需求响应的系统架构及方法 。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需求侧可调节资源聚合参与需求响应的系统架构,包括:聚合中心平台、聚合商平台、用户终端平台,其中,
所述的聚合中心平台由电网经营企业负责运营,实现所述电网经营企业所经营电网的全部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的分类聚合管理;所述聚合中心平台向上对接电力调度中心、电力交易中心,接受来自电力调度中心的需求响应调节需求以及电力交易中心的需求响应价格信号,向下对接聚合商平台或用户终端平台,作为聚合商或用户终端需求侧可调节资源参与需求响应的通道;
所述的聚合商平台由聚合商负责运营,实现聚合商的所有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的分类聚合管理,所述聚合商平台包括工商业企业负荷聚合商平台、分布式储能聚合商平台、分布式充电站聚合商平台、分布式微能源站聚合商平台,所述聚合商平台向上接入聚合中心平台,实现响应应邀、申报、执行、结算,向下对接用户终端平台,统筹所接入的用户终端需求侧可调节资源参与需求响应;
所述的用户终端平台由终端用户负责运营,实现用户终端的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的管理,所述用户终端平台包括工商业企业终端平台、分布式储能终端平台、分布式充电站终端平台、分布式微能源站终端平台,所述用户终端平台向上接入聚合商平台或直接接入聚合中心平台,调动自身所拥有的需求侧可调节资源参与需求响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需求侧可调节资源包括工商业企业可调节负荷、分布式储能、分布式充电站、微能源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电力调度中心负责制定不同时间尺度响应品种对应的具体调节需求,电力交易中心负责对不同时间尺度响应品种进行定价,电力调度中心与电力交易中心向聚合中心平台定向发布调节需求与价格信号。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不同时间尺度响应品种根据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的调节性能进行设计,包括日前小时级响应、日前分钟级响应、日前秒级响应、日前毫秒级响应、日内小时级响应、日内分钟级响应、日内秒级响应、日内毫秒级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4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功耗水位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腿脚不便人士用智能候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