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裹收发的智能方法及智慧服务机器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55052.5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6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宁 |
主分类号: | G07F17/12 | 分类号: | G07F17/12;G07C9/00;G06Q10/08;G06K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行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53 | 代理人: | 杨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裹 收发 智能 方法 智慧 服务 机器人 系统 | ||
1.一种智能的包裹派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由收发室对待取包裹进行登记入库,生成内部运单,并完成待取包裹分拣;
由派件机器人验证工作人员身份,并开启柜门;
由所述派件机器人扫描内部运单完成待取包裹出库,同时生成门牌号数据单;
由所述派件机器人根据门牌号数据单规划最佳派送路线,并根据所述最佳派送路线进行待取包裹派送;
到达派送地点后,由所述派件机器人向收件人发送取件提示;
由所述派件机器人识别取件位置,当所述取件位置与派件位置相同时,提取取件人人脸信息,验证取件人身份,并开启柜门;
所述柜门关闭后,所述派件机器人获取签收信息,并生成取件报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的包裹派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派件机器人设置有若干柜格,每个所述柜格预设承载物品的能力信息,在每个所述柜格预设承载物品的能力范围内,将收件人信息相同的待取包裹放入同一柜格中,放置的待取包裹超出柜格预设承载物品的能力时,和/或,所述柜格中放置的待取包裹非同一所述收件人时,所述派件机器人进行语音提示;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柜格载物的最大重量、最大体积、最大数量。
3.一种智慧服务派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派件机器人(1)和入库模块(2);
所述派件机器人(1)包括出库模块(11)、调度模块(12)、配送模块(13)、签收模块(14);
所述入库模块(2)用于对待取包裹进行登记入库,生成内部运单,并完成待取包裹分拣;
所述出库模块(11)用于验证工作人员身份,并开启柜门,并扫描内部运单完成待取包裹出库,同时生成门牌号数据单;
所述调度模块(12)用于根据门牌号数据单规划最佳派送路线,并根据所述最佳派送路线进行待取包裹派送;
所述配送模块(13)用于到达派送地点后,向收件人发送取件提示,并识别取件位置,当所述取件位置与派件地点相同时,提取取件人人脸信息,验证取件人身份,并开启柜门;
所述签收模块(14)用于所述柜门关闭后,获取签收信息,并生成取件报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慧服务派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派件机器人(1)设置有若干柜格(15),每个所述柜格(15)预设承载物品的能力信息,在每个所述柜格(15)预设承载物品的能力范围内,将收件人信息相同的待取包裹放入同一柜格(15)中,放置的待取包裹超出柜格(15)预设承载物品的能力时,和/或,所述柜格(15)中放置的待取包裹非同一所述收件人时,所述派件机器人(1)进行语音提示;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柜格(15)载物的最大重量、最大体积、最大数量。
5.一种智能的包裹揽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为每个房间配置内部运单,所述内部运单包括二维码或条形码,以便采集收件人信息以及列举多个快递公司的配送时效和价格清单,其中所述内部运单具有纸质运单和RFID电子标签两种形式,且两种形式的内部运单均设置二维码,寄件人通过扫描所述内部运单上设置的二维码进行发件信息的填写,以及快递公司的选择;其中,寄件人扫描二维码还可以读取各个快递公司的价格清单,所述发件信息为收件人信息;
由揽收机器人获取发件信息,生成内部运单;
由所述揽收机器人验证寄件人身份,并读取内部运单包含的发件信息,接收寄件人待寄包裹投递,生成发件报表;
由所述揽收机器人将所述待寄包裹运送至收发室,并验证工作人员身份,开启柜门;
由收发室读取发件信息,生成对应的快递单,并将待寄包裹分拣至对应的快递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的包裹揽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内部运单为纸质运单时,由所述揽收机器人对待寄包裹的内部运单进行逐一扫码后,开启柜门,接收寄件人投递至揽收柜的待寄包裹,完成揽收;
当内部运单为RFID电子标签的形式时,所述揽收机器人验证寄件人身份后,直接开启柜门接收投递至所述揽收柜的待寄包裹,当收到柜门关闭指示后,所述揽收柜将所述待寄包裹放置于置物桶中,由所述置物桶内置读取器自行读取待寄包裹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完成揽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宁,未经徐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505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