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裹收发的智能方法及智慧服务机器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55052.5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6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宁 |
主分类号: | G07F17/12 | 分类号: | G07F17/12;G07C9/00;G06Q10/08;G06K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行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53 | 代理人: | 杨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裹 收发 智能 方法 智慧 服务 机器人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包裹收发的智能管理方法及智慧服务机器人系统,包括派件步骤和揽收步骤,以及对应的派件机器人和揽收机器人;派件方法如下:对包裹、邮件登记入库,生成内部运单及包裹、邮件分拣;派件机器人扫描内部运单完成包裹、邮件出库,规划最佳派送路线并派送;到达派送地点后,派件机器人向收件人发送取件提示并提取取件人人脸信息,验证取件人身份,并开启柜门;包裹、邮件签收后生成取件报表。揽收步骤如下:揽收机器人获取发件信息,生成内部运单,接收寄件人待寄包裹、邮件投递,生成发件报表;由收发室生成对应的快递单,并将包裹、邮件分拣至对应的快递框。该系统兼顾了企业或机关单位的信息、财产、人员安全以及内部人员对快递和外卖的需求,同时减少电梯占用率以及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快递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包裹收发的智能方法及智慧服务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快递与外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越来越广泛的渗透进生活场景中,与此同时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迅速增长,国内常见的快递企业超过20家,也就意味着一栋封闭的大型写字楼里每天进出的快递员与外卖员人数众多,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该类人员的频繁进出必然会对写字楼的内部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造成隐患,也增加了物业对该类人员的管理负担,另外,该类人员对电梯的占用也必然增加内部人员使用电梯时的等待时间,同时增加电能损耗以及物业承担的电费成本。
目前,中国的甲级写字楼约八千余栋,还有相当数量的机关大楼、独立企业大楼,绝大多数物业方选择以切断外部服务的形式保证企业和机关单位的信息、财产以及人员安全,即建立传达室,将外卖或者快递放置在同一位置,由内部人员至传达室领取快递或者外卖,但是该方式并未减轻电梯占用率以及电能损耗,同时还耽搁了内部人员的工作时间,降低了用户满意度。
因此,在快递与外卖需求高速增长的时代下,如何兼顾企业或机关单位的信息、财产、人员安全以及内部人员对快递和外卖的需求,进而减轻物业负担,降低能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裹收发的智能方法及智慧服务机器人系统,通过智慧服务机器人对包裹的内部运单信息的识别,以及智慧服务机器人与收发室或用户的信息交互,进而完成包裹的派送揽收,以期避免外部人员进入封闭办公区域,同时满足内部人员对快递和外卖的需求,减轻物业负担,降低能耗并提高社会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中,在该技术方案中,包裹包括邮件、快递、外卖;
一种智能的包裹派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由收发室对待取包裹进行登记入库,生成内部运单,并完成待取包裹分拣;有利于收发室获取包裹的信息,包括包裹取件人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取件地址或门牌号、企业名称,进而实现收发室的工作人员对包裹的分拣,即将同一区域或楼层的包裹进行分拣,便于分发给对应区域或楼层的派件机器人,另外将同一收件人的包裹分拣出来,以便将同一收件人的包裹放入所述派件机器人的同一柜格中;另外,生成具有包裹信息的内部运单,便于后续步骤中所述智慧服务机器人读取包裹信息;优选的,所述内部运单具有纸质运单和RFID电子标签两种形式,当内部运单为纸质形式时,收发室的工作人员对包裹进行逐一扫码以便所述派件机器人获取包裹信息,进而逐一将包裹投入柜格;当内部运单为RFID电子标签的形式时,收发室的工作人员可以将包裹直接按照分拣情况投入至对应的柜格中,柜格内置的读取器对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自动读取,可以成批的进行包裹的分发投入,节省了逐一扫码消耗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由派件机器人验证工作人员身份,并开启柜门;避免非工作人员对派件机器人进行违规操作,减少对其的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宁,未经徐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50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