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5735.0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2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经明;欧阳翎;胥志高;曹广;蒋启超;刘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孟电集团兴迪锻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6/02 | 分类号: | B21D26/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薛建强 |
地址: | 45362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冲击 复合 成形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下梁、工作台、中梁、下截水室、上梁、充液封板、上截水室、冲击锤头、冲击动力头;充液封板将下截水室的上端口封闭,中梁通过提升油缸上行,将充液封板抵紧于上截水室的底面,下顶油缸将工作台顶升将下截水室的下端口被封闭,在下截水室内充填高压液体,让工件毛坯充液拉伸成形大部特征;充液封板将下截水室的上端口打开,提升油缸与下顶油缸让工作台与中梁同时上行,使上截水室与下截水室组成一个完整水室,在完整水室内充水至规定水位,冲击动力头向下推动冲击锤头,实施高能高速冲击成形,以解决局部特征尺寸难一次成形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局部特征尺寸的位置精度,提高零件整体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压力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对结构轻量化、功能性和整体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复杂结构的功能零件得到广泛应用,如汽车内板为具有棱角的复杂曲面,在充液成形工艺中,由于充液成形介质压力的限制,虽然凸台、凸筋等大部分特征已贴模成形,但尖角和弯曲处不能充分成形;对于已充液成形大部分特征的复杂零件,为了成形局部特征,只是简单的提高充液成形压力,则必然会大大增加设备吨位,提高生产成本,若是成形后辅助其他工艺,则增加工序,且会产生二次装配误差,这种方法无法保证局部特征尺寸的位置精度,从而影响了零件的整体性能,严重时导致整个大型零件报废,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能够先后实施充液成形工艺和高能高速成形工艺的大型复合成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包括下梁、工作台、中梁、下截水室、充液封板、上梁、上截水室、冲击锤头、冲击动力头;所述下梁内设有下顶油缸;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下梁上方,所述工作台被所述下顶油缸的活塞杆顶升和下降;所述中梁位于所述工作台上方;所述下截水室设置于所述中梁内,所述下截水室上下两端分别开口,所述下截水室内壁上环绕排列有横孔,所述充液封板设于所述中梁顶面,所述横孔通过所述中梁上的进水通道进水或通过出水通道排水;所述充液封板用于将所述下截水室的上端口打开或封闭;所述上梁顶部装有提升油缸,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贯穿过所述上梁并与所述中梁固定连接;所述上截水室装于所述上梁内,所述上截水室上下两端分别开口,所述上截水室的下端口与所述下截水室的上端口位置对应;所述冲击锤头伸入所述上截水室内,并在所述上截水室内向下冲击;所述冲击动力头为所述冲击锤头提供推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充液封板移动至中梁中央,将下截水室的上端口封闭,中梁通过提升油缸上行,将充液封板抵紧于上截水室的底面,下顶油缸的活塞杆将装有模具、工件毛坯的工作台顶升抵紧于下截水室的底面,使下截水室的下端口被封闭,在下截水室内充填成形所需压力的液体,让工件毛坯充液拉伸成形大部特征,完成充液成形;充液封板通过移动使下截水室的上端口被打开,提升油缸与下顶油缸让工作台与中梁同时上行,使下截水室的上端口抵紧于上截水室的下端口,使上截水室与下截水室组成一个完整水室,在完整水室内充水至规定水位,冲击动力头向下推动冲击锤头,使冲击锤头冲击完整水室内的液体,可对工件毛坯实施高能高速冲击成形,让工件毛坯成形局部小特征;使本装置可先后实施充液成形工艺和高能高速成形工艺,以解决充液成形技术对于小凹角、小压痕等局部特征尺寸难一次成形的问题,避免增加设备的吨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局部特征尺寸的位置精度,提高零件整体的性能,并提供一种充液成形面积达1000000mm2以上、充液成形力可达5000T、冲击成形的能量达到750000J的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孟电集团兴迪锻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孟电集团兴迪锻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5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