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星通讯设备制造用的上料装置及其上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9301.8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6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翟中敏;吕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久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5G17/12;B65G57/03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麒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星 通讯设备 制造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卫星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尤其为一种卫星通讯设备制造用的上料装置及其上料方法,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分别用于物料移载的第一物料移载机构、第二物料移载机构、第三物料移载机构以及用于物料提升的物料提升机构和用于物料承载待加工的集料盘组件,所述第一物料移载机构、第二物料移载机构和第三物料移载机构结构构造一致。本发明使上料设备集中于纵向空间内,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的同时,降低了设备安装对场地的要求,适用范围更广,实现对待装配物料的自动叠层上料,无需批次上料,降低了起架设备的空间成本,满足高效率、低成本的流水线连续上料需求,能够在设备瞬时启停产生振动时提供缓冲,保证物料的稳定移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通信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卫星通讯设备制造用的上料装置及其上料方法。
背景技术
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微带天线是20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天线形式。早在1953年,Deschamps就提出利用微带线的辐射原理制成微带天线的概念。直到微带传输理论模型以及对敷铜的介质基片的光刻技术发展以后,Munson和Howell等学者才研制出了第一批实用的微带天线。七十年代以后,微带天线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进一步发展,并且显示出它在实际应用上的巨大潜力。各种新形式新性能的微带天线不断出现,并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导航遥测遥控、武器引信等军事领域以及现代移动通信、个人通信、医疗器件、环境保护、等民用领域。微带贴片天线是微带天线中的一种,微带贴片天线是由介质基片、辐射贴片和接地板构成,是一种常见的微带天线形式。辐射贴片单元的形状多种多样,不论是规则的矩形、多边形、还是不规则的椭圆形、环形或者扇形等,都可以作为辐射元。制备时,基板底部的金属薄层与接地板相接,正面则通过光刻工艺制作具有特定形状的金属薄层作为辐射体。这类微带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一般都在测射方向,即垂直于基片的方向上。
带有微带贴片天线的卫星通信设备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上料装置对介质基片与接地板进行上料,并配合组装机构进行组装,最后在基板正面通过光刻工艺制作具有特定形状的金属薄层作为辐射体。但现有的应用于卫星通讯设备制造用的上料装置普遍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应用于卫星通讯设备制造用的上料装置占地面积大,对安装场地要求高,缺少一种占地面积小,对安装场地要求低的上料装置;
2、现有的应用于卫星通讯设备制造用的上料装置不能对待装配物料进行叠层上料,需分批次进行上料,增加了起架设备的空间成本;
3、现有的应用于卫星通讯设备制造用的上料装置的稳定性较差,设备瞬时启停时产生的振动易导致物料在气爪下脱落,且易使物料发生横向移动,不能实现精确定位。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通讯设备制造用的上料装置及其上料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应用于卫星通讯设备制造用的上料装置占地面积大,对安装场地要求高,不能对待装配物料进行叠层上料,需分批次进行上料,增加了设备投入成本以及另起架设备的空间成本,以及上料装置的稳定性较差,设备瞬时启停时产生的振动易导致物料在气爪下脱落,且易使物料发生横向移动,不能实现精确定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久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久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9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