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无人双轨探伤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59709.5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丁旭升;陈志佳;陈伟杰;马泽雄;郑燕峰;陈坤裕;吴金林;许燚楷;张定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22;G01B21/00;G01D5/245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卢梓雄;丁德轩 |
地址: | 51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无人 双轨 探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无人双轨探伤车,包括车架、主动轮架、两个主动轨行轮、两个轮式探头和两个探伤轮架;主动轮架包括横梁、两条连接杆和两个翻折自锁结构,翻折自锁结构包括收拢自锁机构和展平自锁机构;横梁的两个外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连接杆的内端设有第二端面;横梁安装在车架的前端,横梁的上表面通过收拢自锁机构与连接杆的上表面连接,横梁的下表面通过展平自锁机构与连接杆的下表面连接,主动轨行轮安装在连接杆的外端上;两条连接杆均具有展平工作位和收拢工作位;从动轨行轮内设有编码器。本发明能够减少车身宽度,保持展平的水平度,保证行驶时的刚性需求与强力支撑,以承受整辆无人双轨探伤车的重量支撑,便于人工搬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探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无人双轨探伤车。
背景技术
列车在加速和制动过程中以及通过钢轨接缝、弯道和道岔时,对钢轨造成摩擦、挤压、弯曲和冲击作用,在这些反复的作用下,钢轨极易产生损伤。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繁忙,线路状况较差,钢轨伤损率较高,钢轨因伤损折断的情况时有发生,直接危及行车安全。因此,为了确保机车的安全运行,铁路系统需要经常对钢轨进行探伤检测,以探测钢轨的轨头和轨腰范围内(包括接头附近)的疲劳缺陷和焊接缺陷,以及轨底锈蚀和月牙掉块、轨头压溃等损伤情况,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
目前在我国是采用进口的大型钢轨超声波探伤车对钢轨进行超声波探伤,这种大型钢轨超声波探伤车的检测速度可达到60km/h,其特点是检测效率高。这种大型钢轨超声波探伤车需要远途运输时,需要通过高铁等交通工具来实现远途运输。但是,这种大型钢轨超声波探伤车为一体式,其车身宽度十分占用空间,其整体重量十分笨重,搬运相当不方便,搬运费用相当高。目前我国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mm,这种大型钢轨超声波探伤车的车身宽度为1353±2mm,高铁站、地铁站的电梯门宽度一般只有1200mm,这种一体式的大型钢轨超声波探伤车的车身宽度远大于高铁站、地铁站的电梯门宽度,无法顺利进入高铁站、地铁站的电梯门内,体积太大不方便搬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无人双轨探伤车,这种多功能无人双轨探伤车具有展平和收拢状态,能够减少车身宽度,保持展平的水平度,保证行驶时的刚性需求与强力支撑,以承受整辆无人双轨探伤车的重量支撑,便于人工搬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无人双轨探伤车,包括车架、两个主动轨行轮、两个轮式探头和两个探伤轮架,两个主动轨行轮分别设置在车架的前端两侧,两个轮式探头分别安装在相应的探伤轮架上;两个探伤轮架分别可拆卸安装在车架的两侧,并且两个探伤轮架分别处于同一侧的主动轨行轮的后方;探伤轮架上设有从动轨行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轮架,主动轮架包括横梁、两条连接杆和两个翻折自锁结构,翻折自锁结构包括收拢自锁机构和展平自锁机构;横梁的两个外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连接杆的内端设有与第一端面相配合的第二端面;横梁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前端,横梁的上表面通过收拢自锁机构与连接杆的上表面连接,横梁的下表面通过展平自锁机构与连接杆的下表面连接,所述主动轨行轮安装在连接杆的外端上;两条连接杆均具有展平工作位和收拢工作位:当两条连接杆均处于展平工作位时两条连接杆与横梁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贴合配合;当两条连接杆均处于收拢工作位时两条连接杆均与横梁垂直,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垂直;所述从动轨行轮内设有编码器。
上述内、外的定义为:靠内的一侧是指靠近车架的一侧,靠外的一侧是指远离车架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9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