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牙位种植的精准取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0042.0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4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原福松;刘云松;梁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A61C9/00;B29C64/10;B29C64/393;B33Y10/00;B33Y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清迪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杜立军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多牙位 种植 精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牙位种植的精准取模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种植印模杆安装于口腔内的种植体;2)利用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取三维点云数据;3)利用软件进行编辑建模,得到三维固定块模型,三维固定块模型表面设置固定孔;4)利用软件进行编辑建模,得到三维托盘模型,包括托块,托块表面设置托槽,托槽底面设置固定插孔;5)三维固定块模型通过3D打印得到固定块,三维托盘模型通过3D打印得到托盘;6)固定块通过固定孔套设于种植印模杆,托槽内注入印模材料,托槽包覆于固定块,待印模材料凝固,取下,完成取模。所述取模方法将三维数字获取技术、数字化设计及先进制作技术相结合,可实现精准、快速、高效的取模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植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牙位种植的精准取模方法。
背景技术
种植牙指的是一种以植入骨组织内的下部结构为基础来支持、固位上部牙修复体的缺牙修复方式。
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或首要步骤)是获取精确的印模。多牙位种植在进行修复取模时,要保持多个种植印模杆的稳定才能获取精确的种植体的位置关系,这在临床上增加了取模的复杂性。
目前临床上为了在取模过程中保持多个种植印模杆的稳定,主要采用手工方式在患者口内安装完多个牙位的种植印模杆后,用牙线将多个种植印模杆缠绕固定在一起,将高强度的流动树脂注入到牙线上以及种植印模杆上,光固化或自然固化流动树脂使多个种植印模杆连成一个整体;为防止树脂收缩变形,树脂固化后,再用金刚砂车针将树脂包绕的牙线部分磨开几个裂缝,以释放树脂收缩产生的应力,然后再将裂缝处用流动树脂连接起来;根据种植印模杆的位置,在成品托盘上手动打孔,注入取模用硅橡胶,放至在口内种植覆盖印模杆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凝固后将印模杆整体取下,以完成整个取模过程。
然而,此过程存在步骤繁琐,耗时较长,同时在患者口内操作时间长引起患者的不适,整个过程纯手工操作,对取模精度会产生影响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牙位种植的精准取模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种植牙的取模过程中取模耗时较长且影响取模精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牙位种植的精准取模方法及装置,所述取模方法将三维数字获取技术、数字化设计及先进制作技术相结合,可实现精准、快速、高效的取模操作,同时该取模方法及装置也适用于年轻医生,及基层口腔医院和诊所的医生等,增加了多牙位种植修复精准取模技术的普及范围。
具体地,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多牙位种植的精准取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若干种植印模杆,种植印模杆的数量与待种植牙位数量相对应,将种植印模杆的一端通过螺丝安装于口腔内的种植体;
2)利用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取每个种植印模杆的三维点云数据及种植印模杆周围口腔组织的三维点云数据;
3)利用与口内扫描仪配套的软件,对步骤2)中获得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编辑建模,得到一个与口腔内的牙弓形状相对应的弧形三维固定块模型,三维固定块模型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孔,三维固定块模型通过固定孔套设于若干所述种植印模杆的长度方向中段,形成对口腔内若干所述种植印模杆的固定;
4)利用与口内扫描仪配套的软件,对步骤2)中获得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编辑建模,得到一个弧形三维托盘模型,所述三维托盘模型包括一弧形托块,所述托块表面沿托块厚度方向设置有一与三维固定块模型形状相对应的托槽,所述托槽的截面形状为U型或凹型,所述托槽的底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的固定插孔,所述托槽的两侧壁之间间距大于三维固定块模型的厚度;
5)将步骤3)获得的三维固定块模型通过3D打印得到固定块,将步骤4)获得的三维托盘模型通过3D打印得到托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0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