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热能耦合燃气锅炉供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0729.4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3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涛;刘建宏;刘凯;赵志军;邵晓丹;苏逊卿;张睿国;杨超辉;侯学明;薛剑平;林明;高荣兴;纪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延长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2/02 | 分类号: | F24D12/02;F25B41/06;F24T10/17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热能 耦合 燃气锅炉 供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热能耦合燃气锅炉供热系统,通过地热换热器的换热口与双冷凝器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连接,地热换热器的取热地埋管埋设于中深层地下取热;双冷凝器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回流口与调峰锅炉的供热管道回流管道均连接于用户回流管道,利用双冷凝器热泵机组和调峰锅炉组成混合连接用户供热管网,通过调峰锅炉提供辅助加热热源,确保在地热能在低温时段能够有效保证供热平衡,加强了供热建筑热源站与室内外气候的适应性。通过闭式循环系统,能够互补供热系统实现供热系统的实时供热量调节,本发明系统能够满足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热负荷,可缓解运行时的人力劳力,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热供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热能耦合燃气锅炉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中深层地热能是将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衰变,并以热力形式存在的可再生能源,中深层地热能的开发目前以无干扰地岩热技术为主,该技术遵循“取热不取水”的思想,通过向地下钻孔将蕴藏在中深层地岩中的热能取出后利用,该方法具有环保高效、设备简单、运行成本低的特点,是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但由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供热系统建设初投资大,其采集的地热能在低温时段无法有效保证供热平衡,且目前无法将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供热系统与现有供热系统有效结合,限制了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的利用范围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热能耦合燃气锅炉供热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热能耦合燃气锅炉供热系统,包括地热换热器、双冷凝器热泵机组和调峰锅炉,地热换热器的换热口与双冷凝器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连接,地热换热器的取热地埋管埋设于中深层地下取热;双冷凝器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出热口与调峰锅炉的供热管道出热管道均接于用户供热管道,双冷凝器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回流口与调峰锅炉的供热管道回流管道均连接于用户回流管道。
进一步的,地热换热器的出热口连接于双冷凝器热泵机组的蒸发器的进热口,地热换热器的回流口连接于双冷凝器热泵机组的蒸发器的出口,地热换热器的取热地埋管回流端地热换热器的供水端连接管道之间设有共管,地热换热器的取热地埋管回流端与共管之间设有第一循环泵,共管与双冷凝器热泵机组之间设有第二循环泵。
进一步的,双冷凝器热泵机组的冷凝器的回流管道上设有第三循环泵,调峰锅炉回流管道上设有第四循环泵。
进一步的,调峰锅炉包括燃烧器和换热器,换热器通过热循环管道与用户供热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地热换热器采用同心套筒直井地埋管换热器或U型地埋管换热器。
进一步的,同心套筒直井地埋管换热器的取热地埋管埋设于中深层地下取热,同心套筒直井地埋管换热器的出热口连接于双冷凝器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的进热口,同心套筒直井地埋管换热器的回流口连接于双冷凝器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的出口。
进一步的,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取热地埋管埋设于中深层地下取热,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出热口连接于双冷凝器热泵机组蒸发器侧的进热口,U型地埋管换热器的回流口连接于双冷凝器热泵机组蒸发器侧的出口。
进一步的,双冷凝器热泵机组采用双双冷凝器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蒸发器的出热口与冷凝器的进入口之间设有压缩机,蒸发器的回流口与冷凝器的出口之间设有节流装置。
进一步的,双冷凝器热泵机组上设有双双冷凝器热泵机组气候补偿器,调峰锅炉上设有锅炉气候补偿器。
进一步的,地热换热器的出热管道和回流管道上均设有用于实时监测各管道的流量以及温度情况的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延长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延长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07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