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冷却液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1512.5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8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柳国立;韩俊楠;陈瑞平;马文举;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6 | 分类号: | G01N27/06;G01F23/00;G01L19/00;G01C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冷却液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冷却液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车辆,属于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所述检测方法包括:获得冷却液的各项性能参数;判断每个性能参数是否超出该性能参数的第一预设值,若是,则提示补充或更换冷却液,车辆正常行驶,若否,则进行继续上一步骤;判断每个性能参数是否超出该性能参数的第二预设值,若是,则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及扭矩,使车辆进入跛行状态,并进行报警;若否,则继续提示补充或更换冷却液;其中,冷却液的性能参数包括冷却液液位,所述第一预设值为第一预设液位,所述第二预设值为第二预设液位,所述第二预设液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液位。本发明能够同时实现冷却液余量和冷却液品质的随车在线实时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冷却液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冷却液是汽车发动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不仅能够将发动机工作中产生的多余热能带走,保证发动机能在正常工作温度下运转;同时冷却液中会含有各种添加剂用于实现相应的防腐、防冻、防沸等效果。但是冷却液会发生消耗造成余量不足,影响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同时冷却液中的添加剂还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地丧失应有的功能,以至于无法有效发挥冷却液的上述作用;因此实际应用时不仅需要对冷却液进行余量检测,还需要进行品质检测。
现有的冷却液往往仅通过液位进行冷却液余量的检测,根据余量进行换液操作,但不涉及对冷却液品质的检测。或者是通过布置较多的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进行冷却液参数的监控,并通过温度、流量等参数计算冷却液的比热容,再通过人工查表的方式进行冷却液品质的检测,但多个传感器的布置难度大、检测的成本高、效率低,且无法实现随车在线实时监测,无法满足冷却液检测的更高要求。随着用户对车辆保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往希望冷却液的换液周期越长越好,但长换液周期长液对冷却液的品质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有亟待提供一种车辆冷却液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车辆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冷却液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车辆,能够同时实现冷却液余量和冷却液品质的随车在线实时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冷却液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得冷却液的各项性能参数;
判断每个性能参数是否超出该性能参数的第一预设值,若是,则提示补充或更换冷却液,车辆正常行驶,若否,则进行继续上一步骤;
判断每个性能参数是否超出该性能参数的第二预设值,若是,则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及扭矩,使车辆进入跛行状态,并进行报警;若否,则继续提示补充或更换冷却液;
其中,冷却液的性能参数包括冷却液液位,所述第一预设值为第一预设液位,所述第二预设值为第二预设液位,所述第二预设液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液位。
进一步地,车辆处于跛行状态时,其转动限制在1000r/min,扭矩设置在50%以内。
进一步地,冷却液的性能参数还包括冷却液电导率,所述第一预设值为第一预设电导率,所述第二预设值为第二预设电导率,所述第二预设电导率比所述第一预设电导率更偏离标准电导率。
进一步地,冷却液的性能参数还包括膨胀水箱内的冷却液压力,所述第一预设值为第一预设压力,所述第二预设值为第二预设压力,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
进一步地,冷却液的性能参数还包括冷却液寿命所对应的剩余里程,所述第一预设值为第一预设里程,所述第二预设值为第二预设里程,所述第一预设里程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里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冷却液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传感器总成,用于获得冷却液的各项性能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15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