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2254.2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敬思群;张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韶关市友丰生态园林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C08J5/18;C08L5/00;C08K5/053;A23B4/10;A01N43/16;A01P3/00;A01P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程毅;杨金保 |
地址: | 512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茶 多糖 提取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预处理、S2.脱脂、S3.去除茶皂素、S4.提取多糖、S5.后处理,包括脱蛋白、醇沉,然后冷冻、干燥。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油茶粕多糖保护膜及其在鸡肉保鲜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提取得率高、工艺简单,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和广谱抑菌性,更便于其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本发明所述油茶粕多糖保鲜膜为天然的可食性复合保鲜膜,可以延长新鲜鸡肉的保质期,在5℃下经过12天,鸡肉仍然符合一级鲜肉质量指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糖提取和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油茶饼是油茶籽经榨油后的饼状残渣。在油茶的一系列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处理后的副产品油茶粕残渣,其价值较高,营养成分丰富,产量远远高于油茶。据研究发现,油茶粕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溶性多糖,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
植物水溶性多糖的提取方法众多,所需实验仪器和消耗经济成本因方法而异。目前提取植物多糖的方法中传统水提醇沉法、酶解超声辅助法这两种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实验难度低,但需等待时间长;冻融辅助提取法提取多糖的操作亦简单,细胞破壁方式温和,由于实验过程中并未用到热水浸取多糖,可避免高温造成营养成分损失,可保证经济效益,但需在-80℃中冷冻12h,且需重复操作至少3次,因此整个实验消耗时间较长;亚临界水提取法提取率较传统提取方法高,且较少溶剂杂质残留,对环境污染小,后处理简单。目前关于油茶柏多糖的提取方法非常少。
可食性复合保鲜膜是以天然可食性物质(如多糖、蛋白质、脂类等)为材料,添加可食性的增塑剂、交联剂等,通过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以浸涂、涂膜等形式覆盖于食品表面(或内部),形成起保护作用的薄层,以阻隔水气、氧气或各种溶质的渗透。油茶粕中含有茶皂素、多糖、蛋白等多种功能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抑菌等多种活性,有极大的开发利用的潜力。然而,目前油茶粕一般用于动物饲料,清塘剂、燃料等,甚至废弃,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使油茶粕变废为宝、对油茶粕进行深加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预处理:将油茶饼粕原料粉碎并过80目筛,然后在烘箱中烘干,得到油茶饼粕粉末;
S2.脱脂:将步骤S1制备得到的油茶饼粕粉末进行脱脂处理,然后在烘箱中烘干,备用;
S3.去除茶皂素:将步骤S2脱脂烘干后的油茶饼粕粉末用85%的乙醇浸提,然后用抽滤装置将渣液分离,将渣置于烘箱中烘干,备用;
S4.提取多糖:将步骤S3烘干得到的粉末装入耐压反应瓶中,采用亚临界水提法提取油茶粕多糖;反应结束后取出耐压反应瓶冷却至室温,离心后取上清液;将沉淀再次用相同的方法提取,合并两次上清液并进行浓缩,得到油茶粕多糖粗提液;
S5.后处理:将步骤S4得到的油茶粕多糖粗提液进行脱蛋白、醇沉,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油茶粕多糖成品。
进一步地,步骤S2采用索式提取法进行脱脂处理,加入的有机溶剂为石油醚,反应温度为75℃,且持续时间为6h。
进一步地,步骤S3中粉末与加入乙醇的料液比为1:20g/ml,浸提温度为45-85℃,时间为1-4h。
进一步地,步骤S3在乙醇浸提后还采用超声波辅助去除茶皂素,温度为50℃,时间为 25min。
进一步地,步骤S4中粉末与亚临界水的料液比为1:10-1:30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韶关市友丰生态园林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韶关市友丰生态园林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2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