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肽螺旋构象稳定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5378.6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3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方葛敏;武梦;周兆才;汤扬;陈晓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36 | 分类号: | C07K1/36;C07K1/30;C07K1/20;C07K1/107;C07K1/06;C07K1/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乔恒婷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肽 螺旋 构象 稳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螺旋构象稳定化方法,是通过化学键将多肽N末端氨基与N端第4、5、8或12位侧链巯基之间进行共价交联。本发明通过N端氨基与侧链的共价交联可以构建单匝、双匝和三匝环化的构象锁定螺旋肽,有利于螺旋多肽的结构深度优化,便于高活性多肽类抑制剂的发现。本发明方法使短序列多肽在水溶液中能够保持稳定的螺旋构象,解决了短的线性多肽不具有稳定螺旋构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肽螺旋构象稳定化方法,使短序列多肽在水溶液中能够保持稳定的螺旋构象,解决了短的线性多肽不具有稳定螺旋构象的问题。
背景技术
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异常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生物化学本质,然而传统小分子被认为靶向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面上经常观察到具有螺旋结构的多肽。这一界面上的螺旋肽提供了一个用于干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理想模拟表位。然而需要指出,直接的截断的短序列线性多肽在溶液中不具有稳定的构象,同时酶学稳定性差,因而通常并不被认为有成药潜力。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发展了多种稳定多肽螺旋结构的方法,并在设计和合成多肽抑制剂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已经进入临床二期的一个螺旋多肽ALRN-6924。
在前人发展的诸多方法中,N末端螺旋成核法是稳定多肽螺旋构象的一个吸引人的重要策略。该策略在多肽的N末端氨基中引入一个环状结构,引发多肽形成螺旋构象,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多肽的识别表位。目前该方面主要包括氢键模拟物和N末端氢键帽两种方法。然而需要指出,氢键模拟物需要利用环境不友好的烯烃复分解反应,而N-末端氢键帽则需要在模板中引入高极性的氢键给体和氢键供体,不利于多肽的活性优化。此外,上述两种N末端成核模板目前只能用于构建单匝环化的螺旋肽。固定成核模板位置对于多肽的结构与功能优化非常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多肽螺旋构象稳定化方法,通过多肽N末端与N端第4、5、8或12位侧链巯基之间的共价交联,发展出一种具有新的结构特征的螺旋多肽体系,可以拓展N末端成核模板的应用范围,例如可以制备包括单匝、双匝和三匝环化的螺旋多肽,有利于设计靶向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新型多肽类抑制剂。
前人的N末端成核模板要么需要采用重金属参与的烯烃复分解反应,要么需要在模板中引入高极性的氢键给体和氢键供体。此外,它们目前只能用于构建单匝环化的螺旋肽。这些局限对于生物活性多肽的结构和功能优化十分不利。鉴于以上的技术瓶颈,发明人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发现利用一个化学键将多肽N末端氨基与N端第4、5、8或12位侧链巯基之间进行共价交联,可以稳定多肽的螺旋构象。这一方法不再局限于单匝环化的螺旋肽,可以拓展到双匝和三匝环化的螺旋肽,同时额外引入的化学键不需要高极性的氢键给体和氢键供体。
本发明多肽螺旋构象稳定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针对一个特定序列的线性多肽,将位于多肽的N端第4、5、8或12位的氨基酸突变为含有巯基的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并通过标准的Fmoc固相合成进行线性肽的拼接。其中,对于N端第4、5、8位的氨基酸突变为半胱氨酸的序列,固相合成中采用FmocCys(Trt)-OH结构单元;对于N端第12位的氨基酸突变为半胱氨酸的序列,固相合成中采用FmocCys(Acm)-OH为结构单元。
步骤2:完成N末端最后一个氨基酸拼接后,脱除N末端Fmoc基团,随后在缩合剂的存在下,采用封闭剂封闭多肽的N末端氨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53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