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公铁自由转换驱动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7490.3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5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刚;刘江;蔡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B19/02 | 分类号: | B60B19/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韩丽娜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自由 转换 驱动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全自动公铁自由转换驱动轮,该驱动轮能够切换公路模式和铁路模式;驱动轮的车轮轮毂上安装有六个导向柱,主驱部分与车轮轮缘和车轮轮毂通过压板与轮毂导向柱上部的螺纹柱固定连接,导向柱内安装锁舌组件,车轮轮缘的每个轮缘片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柱在导向槽内滑动,导向槽内一侧设置有两个自锁槽,锁舌组件的锁舌部分运动到自锁槽内,实现自锁锁紧作用,主驱部分的转换电机的输出轴上依次安装有电磁离合器和凸轮,凸轮的轮柱与凸轮槽配合,凸轮的凸轮柱在凸轮槽中滑动完成旋转运动。解决了公铁转化的过程中控制复杂性的问题,本发明满足AGV车结构紧凑小巧的需求和实现轨道交通公铁两用车控制的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公铁自由转换驱动轮,属于驱动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不论是在AGV行业还是在轨道交通行业,涉及到公路与铁路环境的转化,均采用增加铁路导向轮的方式实现,铁路导向轮有的带动力有的不带动力,但公铁转化的过程中大多采用液压升降原理,这种形式势必需要增加一套液压系统,既增加整机的体积,又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公铁转化的过程中大多采用液压升降原理,这种形式势必需要增加一套液压系统,既增加整机的体积,又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全自动公铁自由转换驱动轮,满足AGV车结构紧凑小巧的需求和实现轨道交通公铁两用车控制的简化。
本发明提出一种全自动公铁自由转换驱动轮,包括主驱部分和驱动轮,所述主驱部分驱动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能够切换公路模式和铁路模式;所述驱动轮包括压板、车轮轮缘、车轮轮面、车轮轮毂、六个锁舌组件和导向柱,所述车轮轮毂外周包裹有车轮轮面,所述车轮轮毂上安装有六个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部为螺纹柱,与压板连接起锁紧作用,主驱部分与车轮轮缘和车轮轮毂通过压板与轮毂导向柱上部的螺纹柱固定连接,六个导向柱内分别安装有六个锁舌组件,所述车轮轮缘包括六个扇形轮缘片,每个轮缘片包括导向槽、凸轮槽和两个自锁槽,所述轮缘片的中心位置纵向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柱配合,导向柱在导向槽内滑动,所述导向槽内一侧设置有两个自锁槽,锁舌组件的锁舌部分运动到自锁槽内,实现自锁锁紧作用,所述主驱部分包括转换电机、电磁离合器和凸轮,所述转换电机的输出轴上依次安装有电磁离合器和凸轮,所述凸轮的轮柱与凸轮槽配合,凸轮的凸轮柱在凸轮槽中滑动完成旋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转换电机上设置有限位开关,用于限定电机旋转角度。
优选地,所述转换电机内置编码器,用于限定电机旋转角度。
优选地,所述转换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磁离合器主动端,凸轮连接电磁离合器被动端。
优选地,在需要进行公路铁路自由转换时,电磁离合器吸合,转换电机转动带动凸轮旋转。
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公铁自由转换驱动轮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公铁自由转换驱动轮,简化公路运行与铁路运行之间转换时复杂的结构以及繁琐的控制,实现全自动,简洁迅速完成公路铁路运行环境的转换,可作为公铁两用设施智能化控制的一项硬件基础进行推广应用,另外,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设计发明适用于货车的全自动公铁转换驱动轮,运用到货运行业,可以实现公路货运与铁路货运的无缝对接。
2、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公铁自由转换驱动轮为公路与铁路一体组合轮,一个车轮通过在不同运行环境自由转化,满足公路与铁路不同运行环境的运用需求,结构紧凑。
3、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公铁自由转换驱动轮为电机驱动,可以准确控制旋转角度,能够自锁,不会在车轮轮缘完成展开、收缩作业后,运行过程中产生滑脱现象,影响行车安全。
4、本发明所述的全自动公铁自由转换驱动轮电机与轮系通过电磁离合器连接,在变换形态时连接,在完成形态变换后脱离,确保公铁自由转换动作与车轮运转动作相对独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7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