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8907.8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6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于洪江;张春丽;段鹏;张玲;邢霖;黄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12;G01N2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泽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1 | 代理人: | 张艳萍 |
地址: | 40006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建筑 套筒 灌浆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灌浆料性能检测、配合比试验、灌浆套筒选择,对灌浆料流动性、力学性和膨胀性等进行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灌浆料品种、灌浆套筒接头,对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测试方法和原理进行研究;现场布点,对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人为制定不同饱满度的模型,对套筒灌浆检测技术进行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的系统研究,并结合工程项目,进行实验检测验证;现场数据收集,对上述模型进行多次试验,再对试验的数据进行收集。本发明以冲击弹性波为测试媒介,对套筒灌浆进行试验性检测,明确灌浆缺陷、边界条件、混凝土材质、排列等对波形参数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套筒灌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套筒灌浆施工工序是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率先推进装配式建筑,清华大学的宋兵提出:应提高土建施工的尺寸精度,控制并量化土建公差尺寸。同济大学的赵勇认为:重视设计图纸审查,重视施工过程控制。现阶段,许多专家学者对由套筒的材料和造型以及钢筋种类等引起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件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但对套筒内部缺陷的深入研究却不多。
目前针对套筒灌浆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不够先进、完善,全国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与标准。试验检测方法、检测频率、评判标准等还存在争议。
②灌浆孔注浆质量控制难度大。
③传统灌浆材料存在强度不够、膨胀性不足等诸多问题。
④连接套筒发生错位。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资料,灌浆料性能检测、配合比试验、灌浆套筒选择,对灌浆料流动性、力学性和膨胀性等进行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灌浆料品种、灌浆套筒接头,对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测试方法和原理进行研究;
S2:现场布点,对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人为制定不同饱满度的模型,对套筒灌浆检测技术进行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的系统研究,并结合工程项目,进行实验检测验证;
S3:现场数据收集,对上述模型进行多次试验,再对试验的数据进行收集,最后整理数据;
S4:分析,将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定,判定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AI判定分为两个级别,分别为:SOUND与DEFECT,SOUND代表灌浆状态呈密实,DEFECT代表灌浆状态呈缺陷,另一种是人工判定,依据MEM、FFT频域分析方法,以IEEV法为基础,与正常混凝土处波速进行对比,若波速降低,则判定存在缺陷;
S5:确认分析结构,将两种分析得出的结构进行分析比较在进行确认;
S6:复测,对上述的结果出现疑问的地方再次进行试验侧视,通过多次的试验侧视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
S7:对套筒梁灌浆质量评价,对上述的分析出的结果在比较最后根据得出的数据对灌浆质量作出评价。
优选地,所述S4中,分析灌浆缺陷、边界条件、混凝土材质、排列等对波形参数影响的敏感性,对套筒灌浆检测技术进行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的系统研究,并结合工程项目,进行实验检测验证。
优选地,所述S4中,AI解析法目前仅针对剪力墙单排套筒检测,未来可扩充至双排套筒;沿套筒轴线,若混凝土存在缺陷,对结果存在一定影响;边界条件,易引发R波对结果的影响,具体影响需进一步研究;排列方式,单排使用IEEV法,双排宜使用IERS法进行解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89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