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温度修正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74474.7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6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展;刁增朋;王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人运通(上海)新能源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温度 修正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温度修正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动力电池在最近预设时间内的运行数据;其中,所述运行数据包括环境温度;将所述最近预设时间内的环境温度输入至预先构建的温度预测模型,得到所述动力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电芯温度;其中,所述温度预测模型用于根据温差估算公式来预测动力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电芯温度;所述温差估算公式用于表示电芯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电池内部生热率、电池内部热阻、电池外部热阻和电芯内部热容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当前电池温度参数修正为所述动力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电芯温度。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动力电池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温度修正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对于传统汽车而言,电动汽车具有诸多优势。但是,电动汽车中的动力电池的性能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为了保证动力电池的性能,电池管理系统需要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到的温度进行电池温度控制和电池输出功率调整。
本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目前无法通过在电池模组内部埋设传感器来测量电池内部温度,电池管理系统仅能监测到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的表面温度,但是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的表面温度与电池模组内部温度差异较大,电池模组的汇流排的表面温度无法精确表征动力电池现有温度状态,因此,会影响电池温度控制和电池输出功率调整的准确性,导致影响动力电池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温度修正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准确估计电芯温度,并对电池管理系统内部的动力电池温度参数进行修正,提高了动力电池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温度修正方法,包括:
获取动力电池在最近预设时间内的运行数据;其中,所述运行数据包括环境温度;
将所述最近预设时间内的环境温度输入至预先构建的温度预测模型,得到所述动力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电芯温度;其中,所述温度预测模型用于根据温差估算公式来预测动力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电芯温度;所述温差估算公式用于表示电芯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电池内部生热率、电池内部热阻、电池外部热阻和电芯内部热容之间的关联关系;
将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当前电池温度参数修正为所述动力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电芯温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运行数据还包括电流、电压和汇流排表面温度;
则,在所述将所述最近预设时间内的环境温度输入至预先构建的温度预测模型,得到所述动力电池在当前时刻的电芯温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最近预设时间内的运行数据,对所述预先构建的温度修正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辨识,得到实时模型参数;其中,所述实时模型参数包括当前时刻的电池内部热阻、当前时刻的电池外部热阻、当前时刻的电芯内部热容和所述最近预设时间内每一时刻的电池内部生热率;
根据所述实时模型参数对所述温度修正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更新。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根据所述最近预设时间内的运行数据,对所述预先构建的温度修正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辨识,得到实时模型参数,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最近预设时间内每一时刻的电压、电流和预设的电池生热速率模型,计算所述最近预设时间内每一时刻的电池内部生热率;
基于汇流排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计算公式,根据所述最近预设时间内每一时刻的汇流排表面温度、环境温度和电池内部生热率,计算当前时刻的汇流排表面与环境之间的热阻、当前时刻的电池内部与电池表面之间的热阻和当前时刻的电芯内部热容;其中,所述汇流排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计算公式用于表示汇流排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电池内部生热率、汇流排表面与环境之间的热阻、汇流排内部热阻、电池内部与电池表面之间的热阻和电芯内部热容之间的关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人运通(上海)新能源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人运通(上海)新能源驱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4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