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空电缆老化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78892.3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3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文;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匠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6 | 分类号: | G01N21/956;B64C39/02;H02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杨宇 |
地址: | 233600 安徽省亳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空 电缆 老化 检测 系统 | ||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空电缆老化检测系统,涉及电缆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电源、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和至少两个旋翼无人机,分别在每个旋翼无人机上固定设置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二移动电源和数据采集模块;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系统能够利用移动终端上的第一控制模块对旋翼无人机上的第二控制模块进行控制,第二控制模块同时控制旋翼无人机和数据采集模块工作,利用数据采集模块对高空电缆的绝缘层进行数据采集;整体系统设计简单,适应范围广,能够方便有效的对高空电缆是否发生老化进行检测。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电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空电缆老化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两根或以上的导线绞合而成,外面包有绝缘的覆盖层,具有内通电和外绝缘的特点,这种结构能够为电缆的使用寿命起到延长作用,防止因电缆老化而对线路传输造成影响。针对电缆老化等问题,通常在出产时会对电缆设置使用寿命,当达到使用寿命后,会对电缆进行更换,但由于电缆的使用环境多变,电缆的老化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果仅根据电缆的使用寿命对其进行周期性更换则不适合其多变的应用场合,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电缆中金属线芯产生金属疲劳的现象很少发生,因此现有技术中检测电缆老化主要是检测电缆的绝缘层是否正常。由于高空电缆应用环境的特殊性,现有技术中对高空电缆老化检测的难度较高,一般通过人工主观判断电缆绝缘层是否硬化、颜色发暗、无光泽、出现龟裂甚至脱落等情况,当绝缘层无弹性和韧性时,则判断其老化;但这种检测过程效率低,适用范围窄;因此,提供一种高空电缆老化检测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空电缆老化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有效对高空电缆是否发生老化进行检测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空电缆老化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电源、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和至少两个旋翼无人机,分别在每个旋翼无人机上固定设置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二移动电源和数据采集模块;
所述第一移动电源、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固定安装在移动终端上,且所述第一移动电源、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分别随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而移动;
每个旋翼无人机上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二移动电源和数据采集模块分别随相应旋翼无人机的移动而移动;
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电源连接;每个旋翼无人机上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相应的第二移动电源连接;
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每个旋翼无人机上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均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每个旋翼无人机上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第二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发出控制指令;每个旋翼无人机上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分别用于接收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发出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传输到相应的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相应的旋翼无人机移动,同时控制相应的数据采集模块的工作启停;每个旋翼无人机上的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在相应旋翼无人机移动下对高空电缆的绝缘层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第二控制模块中;
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中预设包括高空电缆绝缘层老化指标的数据库,将采集的数据与数据库进行匹配,判断高空电缆绝缘层是否发生老化。
优选的,所述旋翼无人机的数量为4个,分别利用4个旋翼无人机上的数据采集模块能够同时实现对多根高空电缆的绝缘层进行数据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匠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匠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8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