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村镇污水过渡环型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4735.3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8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伟;史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赵徐平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村镇 污水 过渡 生态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村镇污水过渡环型生态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和主体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包括预沉池,集水井和分配井;预沉池设置有进水口;集水井分别与预沉池及分配井连通;并且集水井中设置水泵;分配井设置有出水口;主体处理单元为同心圆状构筑物,包括由外圈至内圈依次设置的缺氧生物接触区,生态滤池区和好氧塘区;水泵将集水井中的水泵入缺氧生物接触区,经生态滤池区和好氧塘区,由回流管回流至分配井。并且公开了使用该系统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本发明可降低前端污染物负荷,提高后端的污染物负荷,有效地缓解堵塞问题,并延长使用寿命;以过渡的衔接方式可在主体中形成自然稳定功能分区,提高出水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村镇污水过渡环型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村镇污水排量小而分散,水质波动大,监控维护不便,不适于套用城市污水处理模式。因此,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应就地利用,选择生态循环模式进行处理。
生态滤床工艺是一项处理效果优良,且投资较低的生态工艺,然而传统生态滤床普遍存在因滤料堵塞而运行不善的情况。有研究表明,污染物在进水端1000mm处SS与COD的去除率均可达到70%,由此可见,进水前端受到的污染负荷较大,因此,堵塞一般发生于此区域;而沿程的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尤其是后端负荷小,利用率低,会造成占地浪费。生态滤床的堵塞物一般是截留于滤料孔隙间的污染物和附着于滤料层表面的生物膜,需要通过冲洗、化学清洗、更换滤料等方式来清除,然而清理后由于进水前端受到的污染负荷并未减轻,很快又会再次出现堵塞。
因此,如何增强处理系统的抗污染堵塞能力以提升系统的稳定运行的年限,同时通过结构优化来促进系统的出水效果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村镇污水过渡环型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可降低前端污染物负荷,提高后端的污染物负荷,充分发挥各部分滤料作用,有效地缓解堵塞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村镇污水过渡环型生态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和主体处理单元;
预处理单元包括预沉池,集水井和分配井;
预沉池设置有进水口;
集水井分别与预沉池及分配井连通;并且集水井中设置水泵;
分配井设置有出水口;
主体处理单元为同心圆状构筑物,包括由外圈至内圈依次设置的缺氧生物接触区,生态滤池区和好氧塘区;
缺氧生物接触区内设置填料,填料内附着微生物;
生态滤池区内填充滤料;
好氧塘区内种植挺水植物,并且好氧塘区内设置回流管;
水泵将集水井中的水泵入缺氧生物接触区,经生态滤池区和好氧塘区,由回流管回流至分配井。
本发明结构简单,运行维护方便,投资成本低。预处理单元的设置利于水力分配,经主体处理单元净化处理后的水部分回流到集水井中,一方面稀释污水原水,降低了主体处理单元污染物浓度负荷(短期内可接纳COD>400mg/L、SS>150mg/L污水进水并保持稳态出水效果),一方面可在原水进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弥补部分水量,保持一定的流速,利于主体处理单元环境条件稳定维持;此外,在发生堵塞的情况下,还可提供足够的水量,进而获得较高的滤速,利用通过水力冲刷作用将堵塞物及时疏通。
主体处理单元为同心圆状构筑物,较常规方形构筑物而言,有效利用容积提高,死角面积减少。例如,传统砾石床湿地长宽比L/W应大于3,甚至为10,常需采取隔墙分割进行操作;同时长度(一般20-50m)过长容易造成湿地床中死区;而本发明系统形状更为规整,选地方便,流程长度优选2-1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47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