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框架位标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85413.0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0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岩;苏晓龙;张菲;回睿姣;杨灿;刘畅;王建刚;王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惠风联合防务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惠风智能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12 | 分类号: | F16M11/12;F16M11/18;F16M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诚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9 | 代理人: | 戴燕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 位标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框架位标器装置,包括:位标器、主关节轴承、主框架、驱动控制部和从动部;位标器的中部与主框架通过主关节轴承连接;位标器的底端与滑轨组合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滑轨组合装置的下端与配重块垂直固定连接;两个电机定子分别固定在主框架的侧壁上;每个电机转子的输出轴通过一个驱动关节轴承穿设在一个关节轴承滑块上,两个关节轴承滑块滑设于滑轨组合装置;定位滑轨固定在主框架的内部的下表面;定位方形滑轴的一端通过第一滑块套设在定位滑轨上;定位圆形滑轴的一端套设在定位方向滑轨上,另一端通过第二滑块嵌入滑轨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框架位标器装置。
背景技术
位标器是指捕捉和跟踪目标并给出制导信号的电子,机械伺驱系统。经常采用的驱动装置是电机和液压马达,它适用于导弹雷达天线,红外、激光导引头敏感器和电视摄像头等。
目前市面上的位标器装置,主要采用包括内框架和外框架的双层框架。其中,外框架驱动内框架作偏航运动或俯仰运动,内框架驱动位标器作俯仰运动或偏航运动,最终通过外框架和内框架联合驱动位标器运动。
但是,双层框架的位标器的占用空间大,适用范围小。因此,为减小占用空间,提高适用范围,提出一种单框架结构的位标器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单框架位标器装置,利用单框架结构实现位标器的俯仰运动和偏航运动,减少位标器装置的占用空间,扩大位标器装置的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框架位标器装置,所述单框架位标器装置包括:位标器、主关节轴承、主框架、驱动控制部和从动部;
所述驱动控制部包括:两个电机定子、两个转轴、两个电机转子、滑轨组合装置、配重块、两个关节轴承滑块和两个驱动关节轴承;
所述从动部包括:定位滑轨、定位方形滑轴、定位圆形滑轴、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所述位标器的中部与所述主框架通过所述主关节轴承连接;所述位标器的底端与所述滑轨组合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组合装置的下端与所述配重块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电机定子分别固定在所述主框架的侧壁上;每个所述电机转子通过一个所述转轴固定在一个所述电机定子内;
每个所述电机转子的输出轴通过一个所述驱动关节轴承穿设在一个所述关节轴承滑块上,所述两个关节轴承滑块滑设于滑轨组合装置;
所述定位滑轨固定在所述主框架的内部的下表面;所述定位方形滑轴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滑块套设在所述定位滑轨上;所述定位圆形滑轴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定位方向滑轨上,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滑块嵌入所述滑轨组合装置。
优选的,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每个所述电机转子绕所述电机定子的轴心旋转,每个所述电机转子的输出轴驱动对应的所述关节轴承滑块运动;所述两个关节轴承滑块协同带动所述滑轨组合装置运动,从而改变所述位标器的俯仰角和/或偏航角。
优选的,所述滑轨组合装置包括固定框架、第一滑轨组、第二滑轨组;
所述固定框架与所述位标器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轨组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滑轨组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框架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轨组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滑轨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配重块垂直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组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组包括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
一个所述关节轴承滑块滑设在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另一个滑设在所述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之间;
每个所述关节轴承滑块具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一个所述驱动关节轴承;所述驱动关节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关节轴承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转子的输出轴穿过所述驱动关节轴承的内圈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惠风联合防务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惠风智能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惠风联合防务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惠风智能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54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