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智能卡及基于其的开机方法和通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9169.5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0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闵晓琼;段义军;李晓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方付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H04B1/3816;H04M1/725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倪继祖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智能卡 基于 开机 方法 通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智能卡,贴敷在SIM卡上,随SIM卡一起插入手机卡槽;薄膜智能卡的VCC端口、GND端口、RST端口与SIM卡的VCC端口、GND端口、RST端口共同连接手机卡槽的VCC端口、GND端口、RST端口;薄膜智能卡的IO1端口与手机卡槽的IO端口连接;薄膜智能卡的CLK1端口与手机卡槽的CLK端口连接;所述薄膜智能卡的IO2端口与所述SIM卡的IO端口连接;薄膜智能卡的CLK2端口与所述SIM卡的CLK端口连接。在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情况下,为手机上的终端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单独的硬件安全单元。本发明还提供基于薄膜智能卡的开机方法和通讯方法,有效实现手机与SIM、薄膜智能卡的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手机的薄膜智能卡。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必备设备,各个内容服务提供商都在智能手机上开发了相应的应用,为广大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开放式平台,为各种应用的加载安装卸载提供了便利,用户可以方便的在手机上安装使用各种应用程序,智能手机开放式平台为用户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风险,尤其是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金融服务类应用,比如手机银行,智能手机平台提供的安全解决方案不能满足银行等运营商的要求,需要外接独立的安全单元,为应用提供安全的保证,现在普遍采用的是音频Key,蓝牙Key,OTP Token(一次性密码令牌),这些独立的硬件能够为应用提供安全保证,但是独立于手机之外,用户需要随身携带硬件,使用不方便,所以需要一种能够内嵌入智能手机中的安全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智能卡,贴敷在SIM(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上,在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SIM卡功能的情况下,为手机上的终端应用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端app,h5应用等)提供一个独立于SIM卡的硬件安全单元。
本发明还提供基于薄膜智能卡的开机方法和通讯方法,有效实现手机与SIM、薄膜智能卡的通信,实现用户密钥的安全管理。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薄膜智能卡,贴敷在SIM卡上,随SIM卡一起插入手机卡槽;
所述薄膜智能卡的VCC端口与SIM卡的VCC端口共同连接手机卡槽的VCC端口;
所述薄膜智能卡的GND端口和SIM卡的GND端口共同连接手机卡槽的GND端口;
所述薄膜智能卡的RST端口与SIM卡的RST端口共同连接手机卡槽的RST端口;
所述薄膜智能卡的IO1端口与手机卡槽的IO端口连接;
所述薄膜智能卡的CLK1端口与手机卡槽的CLK端口连接;
所述薄膜智能卡的IO2端口与所述SIM卡的IO端口连接;
所述薄膜智能卡的CLK2端口与所述SIM卡的CLK端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薄膜智能卡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不同的功能或者多种功能的组合,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功能和功能组合:
薄膜卡的SIM卡功能;
薄膜盾的功能;
薄膜卡的SIM卡功能+薄膜盾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薄膜盾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CFCA证书功能、SIMeID(公安部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的一种)盾功能以及其它的利用各种对称加密方法或非对称加密方法以及各种摘要算法为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或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识别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SIM卡,包括但不限于SIM,UIM,RUIM,USIM,UICC。
优选的,包括:用于判断当前薄膜智能卡的功能或功能组合,以及根据功能或功能组合对手机发来的APDU指令进行判断的指令过滤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方付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方付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91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