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冠肺炎病毒受体ACE2亲和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89377.5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2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向思琪;张磊;王业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瑞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28;B01J20/30;A61M1/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戴宝松 |
地址: | 44302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肺炎 病毒 受体 ace2 亲和 吸附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冠肺炎病毒受体ACE2亲和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新冠肺炎病毒受体ACE2亲和吸附剂包括载体微球和结合在所述载体微球表面的新冠肺炎病毒受体ACE2适配体;所述载体微球表面经过氨基修饰,所述新冠肺炎病毒受体ACE2适配体表面经过羧基修饰,所述载体微球表面的氨基与所述新冠肺炎病毒受体ACE2适配体表面的羧基形成稳定的酰胺键。该病毒吸附剂的结构简单、原料易得、具有较高的偶联效率和稳定性,而且该制备方法简单可控,采用一步法合成,产率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且适配体可回收富集后可再次循环利用,大大降低成本。该新冠肺炎病毒受体ACE2病毒吸附剂在新冠病毒免疫吸附领域具备巨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毒吸附技术领域,还涉及微球的活化与偶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冠肺炎病毒受体ACE2亲和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核酸适配体是一小段经体外筛选得到的寡核苷酸序列,能与相应的配体进行高亲和力和强特异性的结合。传统的抗原-抗体反应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好,酶联免疫反应在各种生物分子的探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上的许多试剂盒就是基于此原理开发的。但蛋白质作为探针分子,易受pH、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而变性、且合成价格昂贵,适配体由DNA或RNA构成(主要是DNA),比蛋白质体积更小,经SELEX筛选富集后,可以拥有与抗原-抗体反应相匹敌的灵敏度,同时合成更容易,稳定性更好。核酸适配体完全通过体外筛选获得,无需动物免疫。不仅可根据应用条件筛选特定靶标的适配体,还可通过筛选过程控制其与靶标的亲和力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获得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及修饰,实验成本低。此外,核酸适配体有较好的组织渗透性,易进入细胞,且无免疫原性。由于其与靶物质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性,常常被称作“化学抗体”应用于多种领域。
琼脂糖凝胶微球是以琼脂糖为支持介质制备的凝胶微球,琼脂糖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存在大量的官能团、易于表面功能化修饰、生物相容性好、药物负载率高等优良特性,由于其对蛋白等吸附性小的特点,有时用它代替琼脂,以作为免疫电泳或凝胶内沉降反应的支持物。被认为是一种最有前景的药物载体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申请号为CN201910733789.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适配体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AFs检测中的应用。该适配体功能材料包括:羧基微球以及结合在所述羧基微球表面的适配体;在该适配体功能材料中,以羧基磁珠为载体材料,用特异性吸附AFs的核酸适配体作为功能单体,且以T18-22作为核酸适配体的5’端连接臂,通过化学键连接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但是在该功能材料制备过程中,适配体的氨基化修饰过程需引入氮元素后再改性成氨基适配体,操作过程会相对繁琐,且容易破坏适配体结构,导致功能的下降;而且其整体制备工艺复杂。另外,该适配体功能材料为磁性材料,存在在使用和制备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磁性会导致分散性较差,容易大量聚集而导致吸附效率的降低的缺陷。
申请号为CN201710028554.6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伏马毒素适配体亲和柱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亲和柱利用伏马毒素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共价结合在载体上。偶联后的伏马毒素适配体复合载体装填亲和柱。但是该适配体亲和柱材料的制备过程存在需要单独进行修饰基团的活化过程,反应结束后的端基封锁等繁杂步骤的问题,且反应中涉及调整pH和引入对金属反应器有腐蚀性的反应步骤,制备工艺复杂,不适于大规模的推广生产。且该偶联过程,仅对载体进行了修饰改性,并未对适配体进行基团的修饰改性,因此存在载体和适配体偶联效果不高、结合率低的缺陷,生产效率低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瑞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瑞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893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