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破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0518.5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凌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猎石者破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30 | 分类号: | E02F5/30;E02F5/32;E02F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孔鹏 |
地址: | 6103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1.一种破岩装置,包括:
松土器,包括松土部、连接部、第一重量部和第二重量部,所述第一重量部和所述第二重量部相对设置,所述松土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重量部和所述第二重量部相连;
小臂,通过第一铰接点与所述松土器铰接;以及
松土器油缸,所述松土器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小臂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所述松土器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松土器通过第三铰接点铰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量部和所述第二重量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腔室,所述松土器油缸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小臂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土器油缸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小臂的至少一部分在竖直方向上或者纵向上排列在所述第一腔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于,松土器油缸完全回收时,小臂位于第一腔室的部分为回收时的部分;松土器油缸完全伸出时,小臂位于第一腔室的部分为伸出时的部分;回收时的部分侧面积是伸出时的部分侧面积5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夹设在所述第一重量部和所述第二重量部之间,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松土部的一侧,所述第一腔室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部在横向上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松土器油缸回收到最短位置的情况下,在横向上,所述松土器油缸的至少一半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土器具有破岩部,所述破岩部位于所述松土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所述松土器的位于分界面的远离所述破岩部的部分的重量和体积分别大于所述松土器的位于所述分界面的靠近所述破岩部的部分的重量和体积,所述分界面为所述第一铰接点的铰接轴和所述第三铰接点的铰接轴所在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量部和所述第二重量部中每一个的重量和体积分别大于所述松土器的位于所述分界面的靠近所述破岩部的部分的重量和体积的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松土器油缸回收到最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小臂在横向上有一半以上的重量或者体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大臂,大臂一端与挖掘机上车体铰接于第七铰接点,大臂另一端与小臂铰接于第八铰接点,斗杆油缸一端与大臂铰接于第九铰接点,斗杆油缸另一端与小臂铰接于第十铰接点,举升油缸一端铰接于上车体,举升油缸另一端与大臂铰接于第十三铰接点,当斗杆油缸和松土器油缸完全回收时;
第一重量部和第二重量部与第十三铰接点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两个举升油缸的轴线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土器设置有配重支架,所述配重支架的一端通过第四铰接点与所述第一重量部和所述第二重量部铰接或与所述小臂铰接,所述配重支架能够绕所述第四铰接点运动,所述配重支架的另一端一体或可拆装地设置有第一配重,所述松土器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对所述配重支架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所述配重支架能够通过所述限位装置将重力传递到所述松土部的破岩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破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重量部和所述第二重量部铰接于或与所述小臂铰接于所述第四铰接点,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于第五铰接点,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有支架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支架固定部可拆装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配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猎石者破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市猎石者破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051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