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除粘附于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2083.8 | 申请日: | 2020-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9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凌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迪 |
主分类号: | B08B9/043 | 分类号: | B08B9/043;B08B13/00;H05B6/36 |
代理公司: | 河南中豫律师事务所 41181 | 代理人: | 王克鹏 |
地址: | 4021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除 粘附 输送 泵管 内壁 混凝土 方法 | ||
1.一种清除粘附于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1)把含有混凝土的输送泵管放在支撑架上;
2)启动电磁加热线圈对输送泵管进行加热;
3)加热完成后,利用推动油缸的作用力推出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粘附于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泵管厚度为2.5mm-5mm,所述输送泵管的直径小于电磁加热线圈的直径,所述输送泵管的长度与推动杆的长度呈倍数关系;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功率为45KW-60KW、电磁加热线圈的直径为100mm-30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除粘附于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泵管整体加热时间为22秒-3.4分钟,所述输送泵管内混凝土分离的温度为750度-900度,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耗电量为0.225KW-0.375KW。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除粘附于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泵管整体加热时间为1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除粘附于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泵管与混凝土分离的温度为80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除粘附于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45KW或60KW的电磁加热线圈时,输送泵管壁厚度每减小0.5mm,输送泵管整体加热时间均将缩短4%-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除粘附于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以同一规格的输送泵管采用的电磁加热线圈的功率由45KW提升至60KW时,加热速度提升2%-12%,电磁加热线圈的耗电量会减少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除粘附于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泵管为3米长,所述推动油缸的推动杆长度设定行程为1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除粘附于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还包括:
1)首先由推动油缸上的第一根推动杆向外推送输送泵管内的混凝土;
2)当达到第一根推动杆的最大行程时,推动油缸收回,接入第二根推动杆,再利用推动油缸的推力,通过两根推动杆传递推动混凝土向外移动;
3)经过上面过程,放入第三根推动杆就能把输送泵管内的混凝土推出泵管体内;
4)完全推出混凝土后,进入拆卸步骤,所有工作机构复原,完成一个操作流程,换上新的被堵塞的输送泵管再循环进行以上的疏通流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除粘附于输送泵管内壁混凝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泵管放置在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端分别设置有对输送泵管内粘附的混凝土进行推出推动油缸及助力输送泵管移动的推动支撑,所述推动油缸与输送泵管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支撑架上靠近推动油缸处设置有对输送泵管进行固定的泵管固定架;所述泵管固定架一侧设置有对输送泵管进行加热的电磁加热线圈;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对输送泵管进行固定的滚动定位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迪,未经凌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208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炼钢厂废水环保回收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5G网络工程布线用分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