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体深孔加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95083.3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9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杰;蔡正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汇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47/20;B23Q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体深孔 加工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轴体深孔加工系统,包括钻孔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装置(2)包括:
机架(21);
钻孔机构(22),所述钻孔机构(22)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21)上的钻头座(221)、设置于机架(21)上带动钻头座(221)转动的钻孔电机(222),所述钻头座(221)供钻头夹持使得钻头跟随钻头座(221)转动;
夹持机构(23),所述夹持机构(23)包括夹持座(231)、第一夹持部(232)、第二夹持部(233)、滑移驱动件(234)以及驱动电机(235);
所述夹持座(231)设置于所述机架(21)上;
所述第一夹持部(232)包括设置于夹持座(231)上的第一座体(2321)、以及转动连接于第一座体(2321)上的第一转动座(2322);
所述第二夹持部(233)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32)靠近钻孔机构(22)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部(233)包括设置于夹持座(231)上的第二座体(2331)、以及转动连接于第二座体(2331)上的第二转动座(2332),所述第二转动座(2332)的转动轴线、所述第一转动座(2322)的转动轴线以及钻头座(221)的转动轴线均重合设置,所述第二转动座(2332)沿其转动轴线的轴向开设有供钻头通过的通孔(6);
所述滑移驱动件(234)设置于夹持座(231)上;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座(2322)与所述第二转动座(2332)相对设置,所述滑移驱动件(234)使得第一转动座(2322)与所述第二转动座(2332)相互靠近对工件夹持并使得工件的轴线与第一转动座(2322)的转动轴线重合设置,所述驱动电机(235)带动第一转动座(2322)或第二转动座(2332)转动使得工件与钻头反向转动;所述夹持机构(23)与钻孔机构(22)能相对靠近以对工件钻孔;
所述第一转动座(2322)与所述第二转动座(2332)相对的端面均设置有供工件定位的定位槽(4),所述第一转动座(2322)上开设有让位槽(5),所述让位槽(5)与所述定位槽(4)同轴设置并供钻头容纳;
所述第一转动座(2322)的让位槽(5)槽底开设有通油孔(15),所述通油孔(15)远离让位槽(5)的一端用于连通至储油箱(10)内;所述通油孔(15)内壁还设置有储油槽(16);
还设置有注油机构(9),注油机构(9)包括上盖板(91)、下盖板(92)以及连接于上盖板(91)和下盖板(92)之间的连接杆(93);上盖板(91)和下盖板(92)均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通油孔(15)内,上盖板(91)位于下盖板(92)的上方设置,连接杆(93)沿竖直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储油槽(16)沿竖直方向的长度设置;
通油孔(15)内还设置有复位弹簧(18),当复位弹簧(18)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下盖板(92)位于储油槽(16)的下方设置并对通油孔(15)进行封堵,此时上盖板(91)的上端面低于储油槽(16)的上端内壁设置,使得储油槽(16)与储油箱(10)连通;当钻头抵触下盖板(92)克服重力以及复位弹簧(18)弹力上移时,上盖板(91)先移动至高于储油槽(16)的上端内壁,此时上盖板(91)对通油孔(15)进行封堵,然后下盖板(92)的下端面上移至高于储油槽(16)的下端内壁,此时储油槽(16)与让位槽(5)连通,使得储油槽(16)内的油液沿着钻头向下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体深孔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4)呈圆锥槽设置,且所述定位槽(4)的轴心线与所述钻头座(221)的转动轴线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体深孔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座位于所述第二转动座(2332)的下方设置,所述钻头座(221)的转动轴线呈竖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汇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汇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50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推杆叉生产工艺
- 下一篇:分纱模组、穿经机及供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