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钛高炉渣或其氯化尾渣与红石膏矿化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6504.4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4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权;梁斌;唐盛伟;罗冬梅;岳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3/047 | 分类号: | C01G23/047;C01B32/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钛高 炉渣 氯化 石膏 co base sub | ||
一种含钛高炉渣或其氯化尾渣与红石膏矿化CO2的方法,属于工业固废处理和CO2减排领域。该方法是以含钛高炉渣或其氯化尾渣、红石膏、硫酸铵为原料,首先将含钛高炉渣或其氯化尾渣、红石膏、硫酸铵按照比例混合造球,其次将球团放入马弗炉或回转窑中焙烧,后将焙烧球团按一定条件浸出,得到含钙元素的浸出渣和钛、铝元素的浸出液,浸出渣中Ca元素可矿化固定CO2,浸出液中钛、铝组分可通过热水解和冷却结晶的方式回收,最后矿化母液可通过蒸发结晶实现硫酸铵的循环。本发明方法实现了含钛高炉渣、氯化尾渣、红石膏中钛、铝元素高效利用和CO2的矿化固定,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大宗固废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固废处理和CO2减排领域,具体涉及含钛高炉渣、含氯尾渣、红石膏以及CO2矿化减排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化石燃料在各行各业普遍应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升高,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地球生态受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及海平面上升等影响,预计到下个世纪,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77Gt/年,这将引起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9℃,全球海平面高度升高38cm。国内外科研人员针对二氧化碳的减排工作进行了多年研究,确定CO2捕集与封存技术(CO2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是较为经济的碳减排技术。CCS技术主要分成碳捕集、封存两部分,在单位质量碳捕集的成本投入方面有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经济优势,也为此得到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CCUS的研究技术分支庞大。但是就CCS技术而言,其是完全的成本投入的经济模式,几乎无任何附属产出。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学者进一步提出在CCS技术基础上集成捕集后CO2的资源化利用,该技术即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简称CCUS)。CCUS主要包含矿物封存、海洋封存及地址封存。由于矿物封存反应条件温和,可用于封存的原料来源广泛,原料运输成本低廉甚至可以就地实现矿化封存,另外还可以获得高附加值的工业附产品,其在技术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CO2的封存量上突显优势。
我国钒钛资源丰富,目前制备钛白颜料的技术主要包含硫酸法和氯化法,其中硫酸法钛白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的红石膏。由于红石膏性质稳定,杂质成分多,一般均为堆存处理。随着我国钛行业的发展,红石膏的堆存量已经达到难以计算的近况。
含钛高炉渣是高炉炼铁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其中TiO2的含量超过20wt.%,钙镁总含量超过30 wt.%。由于含钛高炉渣属于人造矿,因其成分复杂,钙钛矿又与透辉石相连生,很难采用普通选矿的方法分离。高含量的二氧化钛不能直接用于水泥生产,作为钛白生产原料其品位又太低,我国每年排放这种高炉渣超300万吨,总堆积量超过8000万吨,目前采用空地堆积的方式处理不仅污染土地和水资源,还浪费了大量宝贵的钛资源,因此需要采取其他手段加以利用。含氯钛渣是由含钛高炉渣经高温选择性碳化-低温氯化法的技术路线制取粗TiCl4后的尾渣,提取钛资源后的尾渣颗粒很细,硬度较大,其中氯含量约3~4wt.%,超过了可排放标准,而且此工艺处理后的渣中碳含量很高,渣中依旧有低于8wt.%的TiO2存在,而渣中的钙镁铝等元素也未被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含钛高炉渣及其氯化尾渣中钛资源难以回收、氯化尾渣中氯难以深度去除、红石膏废料堆存严重的问题,本发明提出采用含钛高炉渣或氯化尾渣与硫酸铵、红石膏混配造球,经焙烧、浸出、矿化实现钛白颜料制备、二氧化碳矿化、尾渣脱氯、红石膏综合利用的技术路线。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路线如下:
1、原料混合造球
将含钛高炉渣或其氯化尾渣、红石膏、硫酸铵按照比例1:1.5~3:2~4进行混合造球,造球过程添加水作为粘结剂,控制球团直径在1~3㎝之间。
2、球团焙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65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潜望式连续光变摄像模组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挡水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