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推力杆组件、平衡悬架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99361.2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5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康;曾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0B3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 |
地址: | 422002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力 组件 平衡 悬架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推力杆组件、平衡悬架和车辆。其中,推力杆组件包括第一杆体,一端与驱动桥转动连接,且连接点靠近车辆一侧的车架纵梁,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车辆的车架横梁相连接;第二杆体,一端与驱动桥转动连接,且连接点靠近车辆另一侧的车架纵梁,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与车架横梁相连接,其中,第一杆体与车架横梁连接的一端与第二杆体与车架横梁连接的一端相互靠近,并位于靠近车架横梁中部的位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减少对驱动桥上方的空间占用,驱动桥上方仅需预留较小空间就能够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驱动桥跳动而产生干涉,可降低车辆的整体高度,使车辆的重心下降,有利于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推力杆组件、一种平衡悬架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平衡悬架是连接车架与车轴的弹性装置,主要用于缓和由不平的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目前,平衡悬架的上推力杆与驱动桥连接的部位大多位于驱动桥的中部,且位于驱动桥的上方,然而,驱动桥的中部通常还设有差速器和主减速器的等部件,也需占用驱动桥上方的空间;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驱动桥会发生跳动,为避免产生干涉,需在驱动桥中部的上方预留较大的空间,因此,现有的上推力杆连接方式将导致车辆的整体高度的增加,不便于驱动桥上方的部件的安装,且使得车辆重心上升,不利于车辆的稳定,特别是对于混凝土泵车或其他工程车辆,稳定性下降将导致车辆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侧翻、倾覆等事故的风险上升,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力杆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悬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推力杆组件,用于车辆的驱动桥,包括:第一杆体,一端与驱动桥转动连接,且连接点靠近车辆一侧的车架纵梁,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车辆的车架横梁相连接;第二杆体,一端与驱动桥转动连接,且连接点靠近车辆另一侧的车架纵梁,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与车架横梁相连接;其中,第一杆体与车架横梁连接的一端与第二杆体与车架横梁连接的一端相互靠近,并位于靠近车架横梁中部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推力杆组件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的一端与驱动桥转动连接,且与驱动桥的连接点靠近车辆一侧车架纵梁,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车辆的车架横梁相连接。第二杆体的一端与驱动桥转动连接,且与驱动桥的连接点靠近车辆另一侧车架纵梁,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与车辆的车架横梁相连接。第一杆体的一端和第二杆体的一端均可相对于驱动桥小幅度的转动。车辆两侧的车架纵梁分别位于驱动桥两端,且相对设置。第一杆体与车架横梁连接的一端与第二杆体与车架横梁连接的一端相互靠近,并位于靠近车架横梁中部的位置。第一杆体连接驱动桥的一端和第二杆体连接驱动桥的一端分别位于驱动桥上靠近两侧的车架横梁的位置,以使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避开驱动桥的中部位置,从而避开安装在驱动桥中部的部件,而无需与驱动桥中部的凸起结构连接。通过降低推力杆组件的安装高度,能够减少对驱动桥上方的空间占用,驱动桥上方仅需预留较小空间就能够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驱动桥跳动而产生干涉,从而降低了车辆的整体高度,使车辆的重心下降,提升了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推力杆组件的高度下降,使得推力杆组件位于车架纵梁底部,方便安装,且将车架纵梁内侧空间空出,便于电路气路的管线布置。其中,车架横梁中部指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位于车架横梁中心线处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三一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993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