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弯坡匝道视线诱导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0405.9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5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杜志刚;倪玉丹;梅家林;郑号染;傅金乾;卓诗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608 | 分类号: | E01F9/608;E01F9/619;E01F15/02;E01F9/669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公路 出口 匝道 视线 诱导 系统 | ||
1.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弯坡匝道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限速40km/h及以下、40~60km/h、60km/h及以上三种速度的路段区域,分别设置对应的一级视线诱导系统、二级视线诱导系统以及三级视线诱导系统,所述视线诱导系统包括在护栏底部设置高频矩形附着式轮廓标(7),在护栏中部设置中频矩形附着式轮廓标(7),在护栏外侧设置中频的警示型线形诱导标(40),并根据不同的速度分级,在护栏内侧及上方设置圆形轮廓标、矩形附着式轮廓标(7)以及视觉参照柱(10),在匝道的起始段、中部和结束段均设置一道环形反光构造物(20),并在环形反光构造物(20)下方设置车道指示器(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弯坡匝道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视线诱导系统是针对限速40km/h及以下的路段区域,包括在护栏上方设置间距为4~6m的单层圆形轮廓标(1),在护栏中部设置间距为20~30m的矩形附着式轮廓标(7),在护栏底端设置间距为4m~6m的矩形附着式轮廓标(7),在护栏外设置间距为20~30m的警示型线形诱导标(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弯坡匝道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视线诱导系统是针对限速40~60km/h的路段区域,包括在护栏上方设置间距为6~8m的双层圆形轮廓标(2),在护栏中部设置间距为30~40m的矩形附着式轮廓标(7),其中以两个纵向排列为一组,在护栏底端设置间距为6~8m的矩形附着式轮廓标(7),在护栏外设置间距为30~40m的警示型线形诱导标(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弯坡匝道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级视线诱导系统是针对限速60km/h及以上的路段区域,包括在弯道内侧护栏上方设置间距为8~12m的三层圆形轮廓标(3),在弯道外侧护栏上方设置间距为8~12m的视觉参照柱(10),在护栏中部设置间距为40~60m的一组矩形附着式轮廓标(7),其中以三个纵向排列为一组,在护栏底端设置间距为8~12m的矩形附着式轮廓标(7),在护栏外设置间距为40~60m的警示型线形诱导标(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弯坡匝道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附着式轮廓标(7),长为15~20cm,宽为4~6cm,沿前进方向的道路左侧的均采用黄色反光膜,右侧的均采用白色反光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弯坡匝道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警示型线形诱导标(40)设置在道路护栏两侧,其反光膜颜色为黄黑相间,线条倾斜角度为45°,警示型线形诱导标(40)的高度为1.2m~1.5m,在弯道内侧范围内的警示型线形诱导标(40)宽度为30~40cm,在弯道外侧范围内的警示型线形诱导标(40)宽度为40~50cm,其支撑杆长度为1.0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弯坡匝道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轮廓标采用直径为8~12cm的圆形反光膜,沿前进方向的道路左侧的均采用黄色反光膜,右侧的均采用白色反光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弯坡匝道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视觉参照柱(10)采用红白相间的反光膜,其直径为5~10cm,高度为30~5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弯坡匝道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反光构造物(20),其高度为7~9m,表面采用白色的30~40cm宽的高强度耐腐蚀的高等级反光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出口弯坡匝道视线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栏外和中部设置的中频视觉信息的设置频率:护栏上方和底部设置的高频视觉信息流的设置频率为1: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040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书写装置和终端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逆变电源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