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IL支腿安装打孔方法及打孔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3073.X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3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泰羽;刘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弗曼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0;B25J9/16;B25J19/02;B25H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il 安装 打孔 方法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IL支腿安装打孔方法及打孔机器人。所述GIL支腿安装打孔方法主要是使用打孔机器人代替人工打孔,核心步骤是人工划线和打孔机器人打孔;所述打孔机器人主要由多模式行走底盘车1、安装在多模式行走底盘车1上的多关节机器人2、固定在多关节机器人2手臂上的工业视觉系统3以及固定在多关节机器人手臂末端的钻孔机4构成。工人根据GIL施工图纸在GIL隧道内已经硬化好的地面上进行划线、确定膨胀螺栓孔的位置。打孔机器人由移动到工作区,工业视觉系统3拍照定位,多关节机器人2根据工业视觉系统3提供的信息进行智能定位并由其上的钻孔机4完成打孔。相比人工打孔,大大节省时间,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特别适用于GIL安装施工,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孔方法及打孔设备,具体是一种GIL支腿安装打孔方法及打孔机器人。
背景技术
GIL是中国国家电网建设的创新课题,中国也是仅有掌握GIL输电技术的国家。GIL施工难度相对普通电网建设施工大大增加。GIL在建设过程中,母线支腿的安装是GIL项目中工作量较大的内容,其中占用工期较长的就是在硬化的地面上打膨胀螺栓孔。由于膨胀螺栓孔的位置是根据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的,有一定的精度要求。目前,此项工作完全由工人手工完成,且为了保证打孔精度,每一个孔在打孔前必须将钻孔机固定在地面上,打孔完成后再拆除,依次反复,效率极低。世界最大的GIL工程——苏通GIL项目,打一个孔需要45分钟,仅仅支腿安装膨胀螺栓孔的施工工期超过一个月,这种非技术含量的工作急需提高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供的GIL支腿安装打孔方法及打孔机器人,所述打孔机器人替代人工打孔,将打孔时间缩短为5分钟,效率提高近10倍,高效快捷。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所述打孔机器人主要由多模式行走底盘车1、安装在多模式行走底盘车1上的多关节机器人2、固定在多关节机器人2手臂上的工业视觉系统3以及固定在多关节机器人2手臂末端的钻孔机4构成;所述工业视觉系统3主要包含有相机系统、计算系统和光源系统;利用所述打孔机器人可完成如下工作:
Step1工人根据GIL施工图纸在已经硬化好的地面上进行划线、确定打孔的位置并标记孔位点5;
Step2打孔机器人在多模式行走底盘车1的驱动下移动到工作区;
Step3工业视觉系统3对孔位点5进行拍照;
Step4多关节机器人2根据工业视觉系统3提供的信息对孔位点5进行智能定位;
Step5多关节机器人2将钻孔机4对准孔位点5;
Step6钻孔机4完成打孔;
Step7重复Step2—Step7;
关键步骤Step1至Step7构成GIL支腿安装打孔方法。
所述多模式行走底盘车1是一种人工驾驶的履带式或轮式车辆或车辆底盘。
所述多模式行走底盘车1是一种无人驾驶的履带式或轮式智能车辆或智能车辆底盘。
所述多关节机器人2其实质是一台六轴工业机器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采用本发明所述GIL支腿安装打孔方法及打孔机器人,打孔机器人替代人工打孔,人工仅需对孔位划线定位即可,将打孔时间缩短为5分钟,效率提高近10倍,高效快捷,极具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所述打孔机器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打孔机器人对孔位点拍照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弗曼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郑州弗曼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30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