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油气排放的重油铁路卸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4871.4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7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梁峰;赵培录;曹东学;杜博华;孙浩;周建华;赵明星;孙明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42 | 分类号: | B67D7/42;B67D7/66;B67D7/32;B67D7/06;B67D7/38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油气 排放 重油 铁路 卸车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油气排放的重油铁路卸车系统,包括设置在铁路卸车栈台上的若干卸车鹤管;卸车鹤管的顶端收油口设置快速接头;卸车鹤管的重油出口连通至沿铁路卸车线敷设且两端封堵的汇油管,汇油管位于铁路罐车卸油阀的下方;汇油管的最低点通过导油管与转油泵组的入口相连,转油泵组的出口通过输油管与目的油罐相连;汇油管具有一定坡向导油管方向的坡度。本发明的卸车流程为:铁路罐车—卸车鹤管—汇油管—导油管—转油泵组—目的油罐,是一种无零位罐的卸车流程,没有零位罐卸车时的零位罐罐顶油气逃逸,因此,减少了卸车过程中的油气挥发性气体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重油铁路卸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油气排放的重油铁路卸车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原油、渣油、燃料油和油浆等重油铁路卸车时,普遍采用零位罐方案,先通过卸车鹤管将重油自罐车卸车至卸油管,然后重油依靠重力在卸油管中自流至铁路附近的零位罐,再用泵将零位罐中的重油转输至目的油罐。
其中,零位罐的设置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而很多铁路卸车栈台的空间不足。同时,零位罐上呼吸阀普遍直通大气,卸车时因零位罐液位上升导致气相空间的油气空气混合物向环境逸出,产生油气挥发性气体排放问题。然而,零位罐一般为水泥盖板密封的地下油池,因此难以设置油气收集系统,更难以设置氮封等需配套设施,因此针对零位罐的油气挥发性气体的排放问题难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油气排放的重油铁路卸车系统,该系统中不再使用零位罐,节约了零位罐投资,解决了铁路卸车栈台附近空间不足以设置零位罐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设置零位罐引发的油气挥发性气体排放难以治理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少油气排放的重油铁路卸车系统,包括设置在铁路卸车栈台上的若干卸车鹤管;所述卸车鹤管的顶端收油口设置快速接头;
所述卸车鹤管的重油出口连通至沿铁路卸车线敷设且两端封堵的汇油管,所述汇油管位于铁路罐车卸油阀的下方;
所述汇油管的最低点通过导油管与转油泵组的入口相连,所述转油泵组的出口通过输油管与目的油罐相连;
所述汇油管具有一定坡向导油管方向的坡度。
优选的,所述卸车鹤管的重油出口高于汇油管相应位置的顶部,所述卸车鹤管的重油出口通过隔断阀与汇油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导油管与汇油管相连的部分为竖直管。
优选的,所述转油泵组设置在导油管的最低点。
优选的,所述转油泵组包括若干台并联设置的转油泵,所述转油泵为可油气两相混合输送的容积式泵。
优选的,所述汇油管、导油管、转油泵组的入口管线、转油泵组的出口管线上设置蒸汽伴热。
优选的,每台转油泵的出口都设置安全阀;
所述转油泵与变频电机相连;
所述转油泵的出口管线上设置出口压力传感器;所述转油泵的入口管线上设置入口压力传感器;
所述入口压力传感器和出口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变频电机进行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汇油管上设置有若干倒油口,所述倒油口设置倒油阀门。
优选的,每个卸车鹤管处均设置与静电接地干线相连的接地端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48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人通行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能够预判卸车完成的重油铁路卸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