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5680.X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5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岳鑫业;刘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奥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71/68 | 分类号: | B01D71/68;B01D71/60;B01D69/10;B01D6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10 | 代理人: | 孙稚源 |
地址: | 313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反渗透 残留 含量 方法 | ||
1.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①: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聚砜溶液涂覆于聚酯无纺布上,然后浸入凝胶水浴中形成聚砜基膜,经过纯水漂洗后,得到聚砜多孔支撑膜;
步骤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聚砜多孔支撑膜进行第一次热处理,使所述聚砜多孔支撑膜的含水量维持在8~12g/m2;
步骤③:在步骤②得到的聚砜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含有间苯二胺的水相溶液,然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水相溶液;
步骤④:在步骤③得到的聚砜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含有均苯三甲酰氯的油相溶液,然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油相溶液,所述间苯二胺与所述均苯三甲酰氯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得到聚酰胺初始分离层;
步骤⑤:将步骤④得到的聚酰胺初始分离层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得到聚酰胺分离层;
步骤⑥:将步骤⑤得到的聚酰胺分离层经过漂洗液漂洗,然后去除膜片上残留的间苯二胺;
步骤⑦:将步骤⑥经过漂洗的膜片经过保湿液槽,然后去除膜面多余的保湿液;
步骤⑧:在膜表面涂抹或喷涂含有聚乙烯醇的保护液,在聚酰胺层表面形成保护层;
步骤⑨:将步骤⑧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最终得到反渗透复合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方式包括刮刀或涂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热处理的温度条件为40~100℃、时间条件为10s~1min,加热方式为烘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热处理的温度条件为50~70℃、时间条件为30s,加热方式为烘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苯二胺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苯三甲酰氯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热处理的温度条件为90~100℃、时间条件为2min~5min,加热方式为烘箱或热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洗液为纯水、酸水溶液、碱水溶液、有机溶剂水溶液或无机盐水溶液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洗液的温度条件为4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湿液为含有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甘油的溶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次热处理的温度条件为50~70℃、时间条件为1min~3min,加热方式为烘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奥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奥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56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件存储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针织布涂层面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