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5680.X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5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岳鑫业;刘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奥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71/68 | 分类号: | B01D71/68;B01D71/60;B01D69/10;B01D6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10 | 代理人: | 孙稚源 |
地址: | 313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反渗透 残留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反渗透复合膜分离技术领域。将聚砜溶液涂覆于聚酯无纺布上,然后浸入凝胶水浴中形成聚砜基膜,经过纯水漂洗后,得到聚砜多孔支撑膜;第一次热处理后使所述聚砜多孔支撑膜的含水量维持在8~12g/m2;膜片表面涂覆水相溶液,然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水相溶液;在膜片表面涂覆涂覆油相溶液,然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油相溶液,得到聚酰胺初始分离层;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后得到聚酰胺分离层;接着进行漂洗,然后去除膜片上残留的间苯二胺;经过保湿液槽,然后去除膜面多余的保湿液;在膜表面涂抹或喷涂保护液;然后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得到反渗透复合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高、易变黄发黑且膜性能下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渗透复合膜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残留胺含量低,且脱盐率高、产水通量大的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的油水相界面聚合法制备的反渗透膜,其采用的是多元胺等物质作为水相单体,多元酰氯等物质为有机相单体,在聚砜多孔支撑膜表面上发生反应得到的聚酰胺分离层;界面聚合结束后的膜片上残留着大量的水相和油相单体,因此需要对所制备的聚酰胺反渗透膜进行漂洗处理,如果漂洗不彻底,膜内残留的多元胺会导致所制备的反渗透膜产品,在后期的储存或使用过程中氧化、发黑、变色,最终引起膜元件产品性能的大幅度下降,使用寿命缩短,并且极易造成污染,增加了反渗透膜运行成本。在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漂洗工艺来降低反渗透膜片的残留胺,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较为理想且经济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高的问题,另外也解决了因膜片残留胺含量高,导致在后期储存及使用过程中易变黄发黑且膜性能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低反渗透膜残留胺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①: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聚砜溶液涂覆于聚酯无纺布上,然后浸入凝胶水浴中形成聚砜基膜,经过纯水漂洗后,制备得到聚砜多孔支撑膜;
步骤②:将步骤①得到的聚砜多孔支撑膜进行第一次热处理,使所述聚砜多孔支撑膜的含水量维持在8~12g/m2;
步骤③:在步骤②得到的聚砜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含有间苯二胺的水相溶液,然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水相溶液;
步骤④:在步骤③得到的聚砜多孔支撑膜的表面涂覆含有均苯三甲酰氯的油相溶液,然后去除表面多余的油相溶液,所述间苯二胺与所述均苯三甲酰氯发生界面聚合反应,从而得到聚酰胺初始分离层;
步骤⑤:将步骤④得到的聚酰胺初始分离层进行第二次热处理,得到聚酰胺分离层;
步骤⑥:将步骤⑤得到的聚酰胺分离层经过漂洗液漂洗,然后去除膜片上残留的间苯二胺;
步骤⑦:将步骤⑥经过漂洗的膜片经过保湿液槽,然后去除膜面多余的保湿液;
步骤⑧:在膜表面涂抹或喷涂含有聚乙烯醇的保护液,在聚酰胺层表面形成保护层;
步骤⑨:将步骤⑧得到的膜片进行第三次热处理,得到反渗透复合膜。
优选的,所述涂覆方式包括刮刀或涂头。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热处理的温度条件为40~100℃、时间条件为10s~ 1min,加热方式为烘箱。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热处理的温度条件为50~70℃、时间条件为30s,加热方式为烘箱。
优选的,所述间苯二胺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
优选的,所述均苯三甲酰氯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奥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奥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56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件存储管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针织布涂层面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