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箱通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06969.3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8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金昶翰;吴万锡;金奭来;朴昶俊;金钟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5/073 | 分类号: | B60K15/073;B60K1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徐丽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混合 动力 车辆 燃料箱 通风 系统 | ||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箱通风系统,包括:第一流动路径,其配置为将从燃料箱蒸发的燃料输送到碳罐;第二流动路径,其配置为将用于冷却高压电池的空气输送到碳罐;第一三通阀,其设置在第二流动路径上,并配置为控制用于释放燃料箱的压力的第一排放口的打开和关闭;第二三通阀,其设置在第二流动路径上,并配置为控制用于使用于冷却高压电池的空气流入碳罐或者将用于冷却高压电池的空气排放到车辆外部的第二排放口的打开和关闭;以及控制器,其配置为控制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箱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汽油作为车辆发动机的燃料而填充到燃料箱中,并且如果周围温度高或者燃料箱的蒸气压力由于诸如蒸汽运动的原因而增加,则存在汽油蒸发气体通过燃料箱的间隙流动到外部的风险。由于汽油蒸发气体是致癌物质并且对人体有害,所以各国已经制定了环境法来管制蒸发气体的流出,并且实际车辆应用了安装碳罐以捕获蒸发气体的系统,以防止蒸发气体的排放。
在混合动力车辆中,燃料箱和高压电池同时使用。此时,随着已经冷却高压电池的空气被排放到车辆中,内部温度升高。此外,还存在车辆不能回收通过排放已经冷却高压电池的空气而温度升高的空气的热能的问题。此外,同时应用了燃料箱和高压电池的混合动力车辆应同时处理已经冷却高压电池的空气和汽油蒸发气体,但是,没有能够有效地处理已经冷却高压电池的空气和汽油蒸发气体的系统,使得存在冷却高压电池和净化碳罐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在此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不形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箱通风系统。具体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燃料箱通风系统,其根据燃料箱中的压力条件使通风结构二元化(dualize)。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箱通风系统,其根据燃料箱中的压力条件而使用于释放燃料箱的压力的通风结构二元化。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箱通风系统,其可以在释放燃料箱中的压力的同时增加当车辆在电动车辆(EV)模式下行驶时的高压电池的冷却效率。
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箱通风系统,其可以增加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的空气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并且允许容易地更换空气过滤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箱通风系统。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箱通风系统,可包括:第一流动路径,其用于将从燃料箱蒸发的燃料输送到碳罐;第二流动路径,其用于将用于冷却高压电池的空气输送到碳罐;第一三通阀,其设置在第二流动路径上,以控制用于释放燃料箱的压力的第一排放口的打开和关闭;第二三通阀,其设置在第二流动路径上,以控制用于使已经冷却高压电池的空气流入碳罐或者将已经冷却高压电池的空气排放到外部的第二排放口的打开和关闭;以及控制器,其用于基于燃料箱中的压力和车辆是否在EV模式下行驶来控制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当燃料箱的压力处于正压状态时,控制器控制第一三通阀以通过第一排放口将燃料箱中的空气排放到外部。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将燃料箱中的空气通过第一流动路径输送到碳罐,并且将输送到碳罐的空气通过第二流动路径和第一排放口排放到外部。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当燃料箱的压力处于负压状态时,控制器控制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以将已经冷却高压电池的空气移动到碳罐,从而增加碳罐的净化效率。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排放口和第二排放口通过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的控制而关闭。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当车辆在EV模式下行驶时,控制器控制第一三通阀以将已经冷却高压电池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放口排放到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69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酮基化酶的突变体蛋白及应用
- 下一篇:多平台航空电子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