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5085.4 | 申请日: | 2020-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4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文艺林;胡泽春;单联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3/60 | 分类号: | B60L53/60;B60L53/63;B60L53/6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姜精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在实时有序充电模型中引入了预测的充电需求信息,从而在面对充电需求呈现峰谷变化或变压器容量不足时,能够降低充电站的充电成本,保证充电性能的稳定性,改善用户的充电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充电站是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最基础层级,一个典型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如图1所示,在配电变压器下接有基础负荷和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基础负荷的种类一般有居民负荷和工商业负荷等等,不同类型的负荷呈现不同的特征。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通常包括充电桩的充电功率。本文中有时候也将电动汽车充电站简称为充电站,将电动汽车简称为汽车或车辆。站内有序充电是指充电站运营商通过调度其所辖充电桩的充电功率,使整个充电站的运行达到最优。这里的最优包含多种情况。例如,在有分时电价(电价按时段划分,存在多种不同电价)的场景下,通常以运行成本最低或充电站利润最大为目标。又例如,在没有分时电价的场景下,以负荷的削峰填谷为目标。再例如,如果充电站接受上层的调度,则以最小化充电站内实际负荷曲线与上层指令曲线的差异为目标。
站内有序充电模型应考虑实时到达车辆的充电需求,当有新到达的电动汽车加入充电车辆序列时,需要重新计算所有车辆的充电策略。图2为一种站内实时有序充电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每个时段i的开始,判断上一个时段内是否有新到达的电动汽车。如果有,以当前时间段和预计最后离站的那辆车的离站时段之间作为优化调度的时间范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根据有序充电的优化模型重新计算所有在站车辆的充电策略,并在当前时段执行一次。如果上一各时段没有新车接入,那么保持上一次的充电策略不变。图2所示流程中省略了当优化模型无解时对充电需求的舍弃,以及当充电桩占满时的排队等部分。
可以看出,图2所示流程是一个滚动优化的算法框架,因此优化模型的构建是整个实时有序充电策略的关键所在。在上述滚动优化的控制框架中,新的电动汽车到达时,会重新计算所有车的充电策略,并及时做出调整,上述未包含预测信息的实时有序充电的优化模型能够适应充电需求的变化不大的场景。但是如果某一时刻突然有大量的充电需求到达,则未包含预测信息的优化模型会导致较大的负荷波动。另一方面,如果配电变压器容量没有足够的裕量,在面对大量新增需求时,由于缺乏预测信息可能导致配变容量越线,或拒绝部分充电需求。
可以看出,现有技术的充电站的充电策略中,并没有充分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到达的车辆,因此,在面对充电需求呈现峰谷或变压器容量不足时难以保证充电性能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实时有序充电模型中引入了预测的充电需求信息,从而在面对充电需求呈现峰谷变化或变压器容量不足时,能够降低充电站的充电成本,保证充电性能的稳定性,改善用户的充电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将充电站的工作时间划分为连续且互不重叠的多个时间段;
在当前时间段开始时,若上一个时间段内有新进站车辆,则根据站内所有待充车辆的预期离站时间,确定出以当前时间段的起始点为起始时间,以所有待充车辆中的最晚预期离站时间为结束时间的优化窗口;
求解充电模型,得到各个待充车辆在所述优化窗口内各个时间段的充电功率,作为更新后的充电策略,并利用所述更新后的充电策略对站内的待充车辆进行充电,其中,所述充电模型是基于所有站内待充车辆和在所述优化窗口内预测进站的车辆集群构建的。
可选的,若上一个时间段内没有新进站车辆,则继续延用上一个时间段的充电策略对待充车辆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清华大学,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50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